在鹽堿地的東側,還有一條干渠,這條干渠是排水渠,是專門用來排水的。
與主干渠連接的還有若干條支渠,以及更多的斗渠。
張俊平利用支渠,斗渠把整個海濱鹽堿地劃分成若干塊。
這樣設計有個好處,可以保證這塊改造出來的田地,不會出現洪水淤積。
水多了,可以直接通過排水干渠把水排到海里去。
平時只要把支渠通往排水干渠的那一側堵上,就不用擔心水會白白流走。
而且,在治理鹽堿地的時候,可以一塊地,一塊地的治理。
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全面治理。
現在張俊平要考慮的是,每一塊多大,也就是支渠的間距。
張俊平初步打算是一公里設一道支渠,二百米設一道斗渠。
這樣每個地塊大約是三百三十畝左右(扣除斗渠占用的面積)。
宋朝的1畝就是60平方宋尺平方米,比現在少75平方米左右。
張俊平伏案寫寫畫畫的時候,孫旭進來匯報,已經征召三名鐵匠,八名鐵匠學徒,三天后到軍營報道。
“你去請幾個老工匠過來!”
“不知知縣需要哪方面的工匠!”
“木匠,石匠,老河工!”
術業有專攻,張俊平搞搞規劃還行,真要是設計水庫大壩,還是要專業的匠人才行。
這些匠人也許學問并不高,但是豐富的經驗,和口口相傳的專業技術知識,他們可以通過計算,得出大壩的結構尺寸。
修建三十米高的大壩,壩底需要多寬,需要用什么樣的材料,需要多少人工,經驗豐富的老匠人都能計算出來。
“知道了,屬下這就去請人!”孫旭自然知道張俊平修水庫和水渠的事情,還知道十大家族準備花錢買平安,支持張俊平修建水庫和水渠。
時間不長,孫旭帶著七八名匠人來到縣衙。
“本官請諸位大匠過來,是希望諸位大匠能夠幫本官參謀一下,這水庫大壩的修建,以及水渠修建等方面的問題!”對這些老匠人,張俊平還是很客氣的,拱手客氣的請大家坐下,才開口把自己的要求說了出來。
“匯報知縣大官人,這需要看用什么樣的材料!
如果是筑土堤壩,那么高三十米,大壩底寬就需要一百五十米才能保證大壩不會被水沖垮。
為了保證大壩不被水侵蝕,土地壩內測還需要用石頭砌筑一層護坡!”老河工聽完張俊平的話,在心里盤算了一下,才開口說道。
“那么筑這么一道壩,需要多少人力,多長時間能夠筑起來?”
“回稟知縣,這需要到實地去查看,看看需要修多長的堤壩才能計算出來!”木匠開口說道。
“那好,孫都頭,你去安排兩架馬車,本官要陪幾位大匠去五爪山峽谷實地查看修建堤壩事宜!”
張俊平也是雷厲風行的性格,說走就走,直接命令孫旭安排馬車。
“喏!”孫旭答應一聲,轉身出去安排馬車。
張俊平騎馬,幾位大匠乘坐馬車,來到五爪山峽谷。
“諸位大匠,本官就是準備在這里修建水庫,用以調節泌水河的河水水位!”張俊平指著五爪山峽谷介紹道。
“在這里修建水庫之后,就可以從源頭把泌水河一分為二,不必再擔心,夏季河水暴漲沖毀堤壩的災難發生!
干旱季節,又可以把水庫的水放出來,用以澆灌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