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皿里,經過了十分鐘時間,換算成培養皿的時間,度過了大概三萬年,而他的壽命又減少了二十分鐘。
在如此恐怖的時間流速下,培養皿里發生了驚天變化。
顯微鏡的觀察下,楊壽清楚的看到,在三萬年后,垃圾土壤里,突然孕育出了一個古怪的物種。
因為是取自地球的土壤,土壤里原本就有地球物種基因和細胞,但是這些細胞在三千年后,消耗完了土壤里的有機物質,突然面臨缺少食物的危機。
萬物能量守恒,沒有食物,就要餓死,新一輪的物競天擇開始了。
大部分細胞被餓死,有一小部分細胞選擇了沉睡,封閉了自己的細胞壁和細胞膜,等待著環境恢復的一天蘇醒。
可哪怕是沉睡,依舊要消耗能量,哪怕極低。
在一萬年過去后,沉睡的細胞有九成九的細胞壁開始干裂,死亡。
但生命的奇跡還是發生了,求生的本能讓這些細胞開始了自我改造,進化。
它們放棄了細胞壁的結構,選擇把細胞壁轉化成一個器官,專門吸收空氣中游離的小分子物質為生。
楊壽并沒有把培養皿封閉,它們靠著這個功能,竟然在沒有食物的環境下生存了下來。
再次一萬年過去了,整個培養皿里,全部都是這種新型細胞。
他們飛速繁殖,但哪怕空氣與培養皿外流通,現實中空氣的游離物質也不足以支撐這種細胞無節制的繁殖。
細胞的發展陷入了長達一萬年的瓶頸期,而當楊壽拿起顯微鏡觀察的時候,正好過了三萬年。
第三萬年,這群細胞為了獲取更多的食物,壯大種族,竟然試圖進化出腿,想挪動位置,主動去尋找食物。
可能是獲取食物的執念太過強大了,它們進化出來的腿足足有十六只!
“蜈蚣?不會這些是地球上蜈蚣的細胞吧?”
楊壽皺著眉頭,每一個細胞都長出了毛絨絨的小腿,瘋狂蠕動,從垃圾土壤里,一部分奔向陸地,一部分奔向海洋。
借著顯微鏡,楊壽看到在加速狀態下的細胞們飛速移動,一代代細胞的死亡,才讓他們分成了兩部分,定居在了陸地和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陸地上的細胞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楊壽的重點也放在了海洋的觀察上,那些背井離鄉,離開垃圾堆的細胞們,在海洋里又遇到了一次滅亡。
哪怕沒有呼吸的概念,不會溺死,但它們大多數都因為吸水過多,膨脹而死。
新的物種滅絕開始了,又是只有一成不到的細胞活了下來,繼續新一輪的適應環境,不斷進化。
在海水里,食物充足,第四萬年,海洋細胞們瘋狂繁殖,充滿了整個海洋。
而陸地細胞,因為找到了新食物,同樣成為了陸地霸主。
海洋細胞腿部的絨毛是綠色的,因此整個海洋都變成了原諒色。
為了適應海洋的環境,海洋細胞的體質變軟了,防御力下降,但相應的,食物的吸收和利用效率變高了很多。
陸地細胞相反,防御力提高,進化出了堅硬的表殼,以應對陸地上復雜的地形環境。
培養皿進化的第三十萬年,海洋細胞終于迎來了一次巨變。
有少部分細胞竟然機緣巧合下發生了融合,數十個海洋細胞的腿毛互相融合,把它們緊密的交纏在一起。
經過無數次的融合死亡,最終進化出了新型的生物,腿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