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總算出現動物了!”
動物的出現需要足夠的食物和其他生存基礎,而腿蟲草無盡的尸體,就是他們最好的溫床。
“你們還真的要感謝腿蟲草。”
楊壽深吸一口氣,把這種四條腿的硬殼生物命名為板蟲。
無脊椎就代表著沒有情緒和意識,距離智慧生物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但楊壽已經很滿足了,看著物種演化,滅絕,在短短兩個小時時間里,三十多萬年的演變,相比于人短短百年,他見證了太多的絢爛了。
“漫長的時光里,我一定能夠找到活下去的方法。”
他還有一點九億年時間!
培養皿,因為腿蟲草的遺饋,開始進入了生物大爆炸時代。
各色各樣的生物都開始了多樣化的演變,水生陸生的植物,繼承了腿蟲草的光合作用,遍布了整個培養皿大陸。
各種無脊椎的生物在培養皿的各個角落誕生,楊壽的每個呼吸間,都有生物在出生與死亡。
“不行,培養皿實在太小了,容納不了物種大爆炸。”
楊壽發現了關鍵問題,目前還在早期階段,培養皿內體型最大的生物不過小拇指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遲早會出現地球上恐龍那么大的生物。
它們出生在自己這個長寬高都是四十厘米的培養皿?
想想都覺得恐怖!
但楊壽一時間也沒想到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只能目睹生物繼續爆炸演變,一只各種各樣的小螞蟻,草類樹類植物在培養皿搶占地盤。
史前第四十五萬年,培養皿里的物種誕生了無數,從外面看,培養皿爬滿了螞蟻。
終于,這些物種發現了世界的盡頭,四方沒有辦法擴展,他們又找到了無形的天梯,試圖登天。
“呵呵。”
楊壽莫得感情地笑了笑,又端來了一盆開水,給培養皿淹了。
史前第二次物種滅絕,又是因為這些物種試圖登天,挑釁培養員的威嚴。
“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生物大爆炸后,各個物種不滿足于現狀,再登天梯,再次引發滅世大洪水,世界毀滅。”
又過去了一個小時,培養皿迎來了史前四十八萬年。
在前一批物種多樣性的基礎上,物種的演變速度快了很多,第一次迎來了脊椎動物,魚類的誕生。
“距離智慧生物不遠了,但是他們的體型必須限制住,不然后果難以預料。”
如何限制他們的體型?楊壽心里有一個粗淺的想法。
生物都會適應環境變異進化,自我改造基因狀態,適應于環境。
那如果他每隔十分鐘,也就是三萬年,等到它們發展到培養皿容納不了了,就往培養皿里倒入開水,進行滅世。
那么它們會不會自主進化出基因,控制自己體型大小,以防止培養皿空間不足,本能的去爬天梯,然后滅絕。
經過兩次的滅絕,其實楊壽已經發現了,第四十八萬年誕生的物種比之前小了很多。
“如果它們能夠把體型大小寫進基因里,那就能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