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他治經講學,精通因果之道,名氣之大,在三生大陸無人能夠超越。
楊壽抬頭看了眼百丈高臺,明日南州子就將在這個高臺上講學。
講述他所感悟的因果之道。
楊壽緩緩閉上了眼睛,明日,是騾子是馬,他一試便知。
……
第二日。
在一群人的簇擁下,南州子被攙扶上了高臺。
楊壽這才認真打量起他。
南州子臉上布滿了褶皺,鬢發斑白,嘴角卻無時無刻不露出笑意。
他才登上高臺,便有學子忍不住提出了問題。
“敢問先生,我村里有一個惡霸,整天欺男霸女,魚肉鄉里,四處斂財,無惡不作,如此這般,已經三十余年了,為什么……他還沒有報應呢?”
“按照老師的理論,此人應該不得好死才對。”
楊壽眼神一亮,這個問題問的精髓,直接就是奔著因果而去的。
高臺上的南州子顫顫巍巍地站直了身體,指著天空的一輪太陽,卻反問道:“你看這是什么?”
那提問的學子恭敬回道:“太陽。”
“太陽照耀萬物,給萬物陽光,照徹黑夜,可有過什么回報?”
學子低頭一想,還是搖了搖頭。
“非也,天生萬物以養人,并非你們看到的這么簡單。”
南州子指著高掛天空的太陽,開始闡述著自己的道理。
“太陽燃燒自己,照亮他人,世界因此而復蘇,生靈因此而繁衍,卻無人感激過它,它也從未向世人需要感謝,不正是因嗎?”
“你等可知,這太陽不斷釋放光明,遲早有一天,也是會死的,犧牲自己,奉獻光明,最終耗盡了自己的力量,而走向毀滅,這不正是果嗎?”
南州子的話猶如洪鐘大呂,響徹每個學子的心間。
包括楊壽,同樣猶如醍醐灌頂,對因果大道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
“人生有涯,而知無涯。我等凡夫俗子,總是習慣看眼前,卻看不到未來。”
“太陽燃燒自己而死,時間跨度無比漫長,正如你村中惡霸所行之事,尚未達到臨界點,所以報應未至。”
“凡人尚且知道,種樹從播種開始,需要不斷澆灌,方能發芽,生根,破土而出,長出枝干,最后才能開花結果,你為修行之人,豈能不知?”
“他之所以沒有報應,是因為他種下的惡因尚未開花結果,你且稍待,不出十年,那惡霸必有報應。”
南州子講的深入淺出,對每一個學子的問題都能面面俱到的解釋,楊壽在旁圍觀,哪怕沒有提出問題,依舊是受益匪淺。
此人……不愧為三生大陸的大儒,對因果的感悟頗深,楊壽覺得,他甚至到了即將悟道的邊緣。
這一次講道,一連三十天,歷時一個月。
楊壽逐漸對因果有了更深的理解,的確,南州子并未藏私。
他把自己關于因果的理解全部講了出來,但漸漸的,楊壽對于因果有了更多的困惑。
在講道的最后一天,楊壽終于站了出來,提出了一個問題。
“先生,我想知道,因果的本質是什么?”
楊壽皺著眉提問,這一個月來,他聽過許多版本的因果,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想通。
有人說因果就是行善積德做好事,也有人說因果如種樹,結善因方能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