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子氣息不是因果本源,更多的則是給他一種熟悉感。
“原來小布的意志已經附著在了陸畏果身上。”
楊壽瞬間明悟,小布肯定是在這個世界的,但處于沉淪狀態。
一邊沉淪,一邊學習,可以化作這個世界的任何人。
“好了,南州子,你我三人論道,你這老師……”
良久,陸畏果收回了目光,不再打量楊壽,而是望向南州子。
言外之意很明顯了,相當于逐客令。
南州子臉頰抽搐了一下,這個世界尊師重道,達者為師,但并非每個人都這樣,楊壽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就在他以為楊壽要發飆的時候,楊壽卻聳了聳肩,表示他們自己討論自己的。
而自己在旁觀看,不會打擾到他們。
本來陸畏果和楚畏因還是堅持讓楊壽離開,但……
當看到楊壽低頭望著自己掌心的時候,不知不覺,他們的心也顫抖了一下。
一下子聯想到了南州子臉上的耳光印記。
他們也沒再說什么,主要是沒敢再說什么。
……
隨后不久,三人開始論道。
這一次論道持續的時間十分漫長,首先是三人各自闡述這段時間以來對因果的感悟。
南州子最大的感受便是因果為何物。
而楚畏因的感悟則是因之恐怖。
陸畏果的感悟則是果之恐怖。
楊壽起初聽得還有些意思,但當聽到楚畏因的……因果如淤泥,身陷泥淖中,此生將不得解脫。
所以修行之初,就需要盡力避免結因。
因結的越多,將極大損害修行進度。
在他的理論中,一個人,沾惹的因越多,修行越緩慢。
同時,將來也將承受各種不同的果。
有好有壞,但若沾惹的因太多,未來的果……極有可能讓你暴斃。
所以想要活得好好的,就必須要擺脫最初的因。
楊壽乍一聽還覺得很有道理,但……修行之路本就是逆天而行。
生存的資源有限,修行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生存資源,得到更大的自由。
直到有一天,與天地平齊,乃至超越天地。
但如果按照楚畏因的說法,關上門,默默一人修行,不和任何人打交道,不沾惹任何事。
和傳說中的佛系修行沒有什么區別。
“因果有這么恐怖嗎?竟然畏懼如斯?”
楊壽不明白楚畏因的想法,如此思考著,不禁皺眉。
這些年下來,其實他對因果也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卻是和眼前三位大儒截然不同。
隨后,陸畏果開始講述自己的理念,同樣給了楊壽大量的啟發。
他認為,天地萬物,只要有因,就必然有果。
那些因,你可以隨便結,但需要結善因。
方能得善果。
因為一代你種下了惡因,未來結下的,將是一樹惡果。
自食惡果的下場,極有可能是不得善終。
所以他認為,修行之中,不必畏因,而需畏果。
更是提出了……因果轉換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