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沒有漏洞,那么就利用戰術安排撕扯出一條漏洞,然后完成致命一擊!
匹茲堡鋼人的防守組能夠屹立于聯盟不倒,這是有原因的。
本場比賽,他們根據舊金山49人的進攻風格和弱點位置做出了防守戰術的調整。
三名防守鋒線位列在第一線,兩名外線衛經常性地與防守鋒線站在同一條直線上,形成前方五名球員的假象,與進攻鋒線的五名球員一一對應,但在進攻開始之后,三名防守鋒線和兩名外線衛的戰術排列組合卻十分繁復多樣。
三名防守鋒線的主要職責就在于不斷給予進攻鋒線施壓,他們不著急著突襲四分衛,只是持續壓縮口袋,并且分出了一些余力,防止49人選擇跑球的可能;然后在進攻鋒線稍稍疏忽的時候,兩名頂尖的防守端鋒就伺機展開四分衛突襲,讓進攻鋒線進一步手忙腳亂。
比起擒殺、擒抱的亮眼數據來說,他們更加注重壓力的施加,單純從賽后統計數據來看,防守組的數字估計不會太漂亮,但在比賽過程中,層層疊疊的壓力卻效果顯著。
一點一點地,鋼人隊防守組就可以讓49人的年輕進攻鋒線疲于奔命,跑球的開路效果也就表現平平,某種程度上,斬斷了馬庫斯-林奇的跑球路線,迫使49人必須選擇傳球,繼而進入了鋼人隊制造的陷阱之中。
兩名外線衛的活動范圍十分廣泛,這兩名球員現在都處于巔峰狀態,攔截跑球、突襲四分衛、與角衛聯手覆蓋短傳區域,整個防守位置沒有局限性,而是根據49人的戰術分配,不斷在調整位置,并且伺機配合防守鋒線,毫無預警地展開四分衛突襲,制造壓力。
一方面是不斷制造壓力,避免四分衛在平穩口袋之中完成傳球;另一方面則是覆蓋短傳區域,給兩名內線衛、兩名安全衛制造更多活動空間。
對于舊金山49人進攻組來說,進攻鋒線的薄弱、陸恪欠缺移動腳步、跑衛能力相對沒有絕對實力的三個弱點,在匹茲堡鋼人的針對防守之中,進一步被放大。
雖然這些都不是致命的問題,鋼人隊卻將壓力一點一點累積起來,進一步壓縮陸恪的傳球時間和傳球選擇,也進一步壓縮陸恪的戰術選擇以及戰術變化,進而為二線防守創造更多機會。
整個防守體系之中,三名防守鋒線聯手兩名內線衛,掐斷跑球防守;而當49人選擇傳球進攻時,兩名內線衛又與兩名角衛聯手,嚴嚴實實地盯防了四名接球球員;最后兩名頂尖安全衛隨時根據自己的判斷,前插、上推、沖擊、補防,完全覆蓋了短傳和中傳區域。
不要忘記了,兩名外線衛的位置也是保持相對自由的,有必要的時候,他們可以覆蓋短傳區域,然后將兩名內線衛和兩名安全衛釋放出來,變成區域防守,覆蓋其他接球可能。
正如陸恪上半場的真切感受,一層又一層,一環又一環,形成一道接著一道的鋼幕,徹底將進攻的所有手段都掐死。
整個壓迫感的形成,和巴爾的摩烏鴉比較起來,沒有那么尖銳,卻更加厚重。
當然,這不是說匹茲堡鋼人就不可戰勝了。
且不說烏鴉隊賽季雙殺鋼人隊,而且兩場比賽之中的得分都超過了二十分;單說這場比賽,49人還是取得了推進、取得了首攻,因為鋼人隊的防守不是真正的密不透風,而是他們選擇了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