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赫捕捉到了陸恪臉上的錯愕和震驚,卻是不由莞爾起來。
只有在這樣的時刻,屬于年輕人的青澀和懵懂,才會出現在陸恪的身上,提醒著旁人,這位在賽場之上大殺四方的四分衛還未滿二十三歲。
“我相信你可以成為橄欖球的貝克漢姆。因為,你擁有曼寧和布雷迪所不具備的優勢;同時,橄欖球也擁有足球和籃球所不具備的優勢。亞洲,那是一個全新的市場,尚未開發的市場,現在,你就手握著打開這片/處/女/地的鑰匙。”
這是萊赫第一次在陸恪面前展現出自己的野心。這不是陸恪所擅長所了解的世界,同時也是以陸恪現在的眼界所無法觸碰到的世界。
整個亞洲,世界的五分之一,不僅僅是羅杰-古德爾,其他的籃球、足球、棒球等等都正在試圖挖掘這片土地的潛力,沒有人能夠例外。NBA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領先,歐洲五大聯賽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發,現在,萊赫就希望成為NFL的先鋒。
如此視角、如此格局、如此魄力,確實高人一等、與眾不同。
而陸恪僅僅只是一個大學剛剛畢業一年的毛頭小子,更何況,商業和市場并不是他的專業。
面對萊赫的雄心壯志,陸恪微微張開了嘴巴,沒有掩飾自己的詫異和驚訝,不敢置信的話語在舌尖打轉了片刻,最后演變成為了輕笑,“為什么不呢?面對一個挑戰,如果就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那么不如選擇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反而能夠享受到片刻平靜。”
打趣戲謔的語氣,卻綻放出了屬于陸恪的雄心壯志。
“當初,你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參加選秀的嗎?”萊赫好奇地詢問到。
不需要陸恪的回答,萊赫就已經知道答案了。
大學四年,僅僅只完成了兩場不完整的比賽,任何一名新秀如此,哪怕身體素質逆天,哪怕新秀訓練營逆天,三十二支球隊也不會選擇冒險,因為本人的參考樣本太少,也因為球隊可以選擇的對象太多,他們沒有必要賭博。
所以,這就是注定了落選的一次嘗試。但陸恪還是昂首挺胸地前往了訓練營,以實際行動在諸多球隊面前留下了印象,這也為后來吉姆-哈勃的大膽賭博完成了鋪墊。
果然。
陸恪滿不在乎地輕輕聳了聳肩,看似平淡無奇的表情,卻在舉手投足之間迸發出了強大的自信和堅定的心智。正是這份超乎年齡的沉穩和堅韌,成為了萊赫選擇放手一搏的關鍵原因。
收回視線,萊赫沒有再繼續試探,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經得到了陸恪的認可。
對于球員和經紀人來說,他們之間是合作關系,需要互相磨合,也需要互相理解,彼此之間的默契,這是取得成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