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策躬身不起。
老者似是充耳不聞,依舊執筆緩慢書寫。
從一行字,到七行字。
“為何我輩士子修行之前,需從《三錄》起,《四經》出。”
忽然,老者聲音響起。
只是,手中的筆,依舊未停。低著的頭也不曾抬起,恍若那句話,壓根就不是他說出來的一般。
“回先生。三錄分為《行脈錄》、《堪輿錄》、《元符錄》。讀《行脈錄》,可知自身經脈,氣血運行;讀《堪輿錄》,可知山川草木,日月星辰;讀《元符錄》,可知元氣蘊涵,修行文字。”
“四經分為《藥經》、《鬼經》、《獸經》、《蟲經》。士子主《藥經》可為藥師;主《鬼經》可知陰鬼習性;主《獸經》、《蟲經》可降妖獸妖蟲,護一地安危。”
“故我輩士子修行之前,自三錄起,擇一經出。既證修行之路,又明護國之道。”
聽到老者的提問,許策內心一喜,神色依舊保持著恭敬,直起身子,慢慢開口道。
“善。《元符錄》里的王字何解?”
“王,天下所歸往也。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故,與今字相比,元符錄中的王字,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意。”
“善。定力功底尚可。只是我守正社學,崇尚積跬步以至千里。士子俱從丁字班入學。今若特批你入乙字班,你待如何?”
“明年二月,取中縣試第一圈耳!”
“可。”
朝著至此都不抬頭的老者拱手,許策取回自己的戶籍,自房間內緩步退出。
大焱王朝的科舉之路,雖與華夏的科舉基本一致。
但要深知一點,古代華夏士子科舉不成,只是不能為官。
大焱王朝中科舉不成,斷的不僅僅是為官之路,更是修行之路!
因此,每一個放棄科舉的塾師,都可能因為不能修行,而養成了專屬于自己的怪脾氣。
應該理解。
只是,今日這老者除了脾氣有些古怪外,還有一點更為奇怪。
既然社學都規定了士子應從丁字班入學。
那么,這么一個不過是負責士子報名入學的塾師,怎么能夠做到令他跳過丁丙,直入乙字班呢?
莫非……
暗想了一會兒之前自己與老者對話,確定沒有什么疏漏后。
許策沒有再想下去,拄著拐杖,忍著痛,決定先閑逛守正社學,了解布局。
守正社學占地頗大。
正中間的講堂,有四樓之高,分別對應甲乙丙丁。
講堂左右辟開兩齋。大焱王朝以左為尊,故左齋建祠,懸大焱王朝開國大皇帝畫像,塾師學生日夜拜之。
右齋則是塾師的休息之處。
后院空曠,占地面積更勝講堂與左右二齋。在東西南北角,各有一座兩人高的高臺。
高臺似由精鐵打造,上面篆刻著玄奧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