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蘇衛沒有說這些玻璃器具用了多少成本,但是知道內情的人都知道并沒有多少,也就說這是利潤非常大的生意!
這批玻璃器具賣出去之后,受到了很大的歡迎,有些商人進行了拍賣,得到了上千兩的銀子了!
這說明了玻璃器具確實受歡迎!
那些商人也就再次發來了訂貨的請求。
一開始只是在海州境內出售,沒多久很多其他州和其他國家的人都知道了,他們紛紛派出了代表,到了海州刺史府,希望海州刺史府能夠賣玻璃給他們。
海州商人這次突然團結了起來,采取了各種措施阻止其他地方的商人過來采購玻璃。
這么做的意圖很明顯,他們想把生意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將其余的競爭者擠出去。
海州的商人們使用了打悶棍、威脅、綁架等方式,但是這沒有太大的效果,在巨額利潤面前,這些風險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這些威脅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大家都多帶些護衛就是了。
就算來的時候帶的不多也沒有關系,在海州臨時招募也來得及,海州雖然說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很多百姓依然十分的貧困,找一些人做護衛并沒有問題。
蘇衛也加強了主要道路的巡邏,有更多的商人入駐海州,能賣掉更多的玻璃。
當然蘇衛不僅僅是想賣掉一些玻璃,還想讓這些商人在海州投資,只有投資商多了,才能帶動本地經濟的發展,讓更多海州百姓富裕起來。
對此蘇衛實施了減稅法。
在海州投資一千兩以上產業的商人,可以獲得減免百分之十稅收的優惠政策。
在海州雇傭十人以上的人手,也可以獲得減免百分之十稅收的優惠政策。
同時還可以在購買玻璃的時候獲得九折的優惠。
這些政策讓更多的商人都留了一部分產業在海州。
當然有些商人只是隨意投資了一千兩銀子或者雇傭了十人來獲得這些優惠,并沒有認真的把在海州的產業當一回事,不過蘇衛也不在意,就算這些商人再怎么不在意,海州都有百姓得到實惠了。
這就達到了蘇衛的目的。
萬貫知道之后,也是驚訝于蘇衛的這種想法。
萬貫的叔叔萬飛章不以為然的說道:“老夫看蘇刺史的策略不怎么樣,對于買的多人來說,這些稅收早就超過了一千兩銀子了,這么做,很不劃算!”
萬貫嘆了口氣說道:“賬不是這么算的,從表面上看,蘇刺史這么做讓海州刺史府少收入了一筆錢,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辦法的好處是很明顯的!”
萬飛章知道這個侄女頗有頭腦,他也很佩服萬飛章的頭腦,否則也不會幫萬貫坐穩家主的位置了。
萬飛章疑問道:“是嗎?難道這里面還有什么老夫看不出來的東西?是什么?”
萬貫說:“我們來看看一個做綢緞生意的商人到這里會做什么吧,他需要倉庫吧?需要雇傭人手吧?海州的蠶絲就可以賣掉了吧?需要綢緞的商人也有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