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程靜雯大眼一瞪,程處默就啥話都不敢說了。
“尉遲兄,既然你已經決定帶著朱二福他們下南洋,這幅海圖就送給你了。本王也不知道準確不準確,希望你能夠慢慢的把它完善起來。”
對于下南洋,李寬自然是支持的。
為此,還專門花費了不少時間,借著系統的便利,把南洋的海圖給畫了出來。
當然,里面一些小島什么的,肯定就沒法那么詳細了。
只能說是聊勝于無吧。
“王爺,煉鐵作坊有重大突破,戴全請您過去一下。”
就在程處默等人準備告辭的時候,來福從外面進來,帶給李寬一個頗為意外的消息。
觀獅山離長安城有二十幾里的路程。
往年的時候,那里是沒有什么像樣的道路通往長安城的。
只不過楚王府從長孫家手中把觀獅山的煤礦買下來之后,為了便于礦石和蜂窩煤的運輸,就把原本不像樣的黃泥路好好的平整了一遍。
而這條路真正迎來大的改變,還是在去年的時候。
長安城到涼州,長達一千多里的水泥路都已經開始修建了。
李寬自然不會忘記把觀獅山到長安城的路用水泥鋪設一下。
“王爺,成了,終于成了。”
在離水泥路盡頭不遠的地方,就是楚王府的煉鐵作坊,緊挨著的是焦炭作坊,再過去就是蜂窩煤作坊和煤礦山了。
而李寬剛剛到達煉鐵作坊,聽到響動的戴全就小跑著來到了李寬身邊。
這幾年,由于李寬安排了不少匠人搞煉鋼都沒有成功,便把戴全這個多能手拉過來統籌鋼鐵冶煉的事情了。
沒想到,浪費了不知道多少銀錢之后,總算是有結果了。
“走,帶本王去看看。”
鋼鐵可是工業的糧食。
在工業革命后面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鋼鐵產量和煤炭產量,幾乎是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最主要的兩個指標。
這些年來,李寬對大唐的鋼鐵產量也算是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一千萬斤出頭左右。
乍一看,似乎產量還挺高的?
可是換一個單位看,五千噸左右。
是不是覺得低的可怕?
是不是有點懷疑這個數字是不是少了個零?
但是,事實就是只有這么一點。
雖然跟后世的產量比較,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九億多噸……
隨便一家被淘汰的小作坊鋼廠,產量都是大唐年產量的幾十倍,上百倍,甚至幾百倍。
李寬想要改變大唐的一些東西,鋼鐵是絕對回避不了的問題。
所以,這些年李寬一直都投入了大量的錢財在煉鐵作坊上面。
當然,這些錢財不是用來建造一座一座沒有任何新意的爐子上面。
而是同時建設了幾座高爐,給工匠足夠的權利和資金去研究直接煉鋼的方法。
這個年代,鋼都是鐵經過千錘百煉之后而成,并不是直接冶煉出來的。
哪怕是冶煉技術最厲害的長孫家,也不例外。
并且,這個時候的鐵料,質量也比較堪憂。
這也是楚王府的煉鐵作坊一直沒有對外售賣鐵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