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宋朝以前,華夏絕大多數的區域都是不把金銀當做貨幣使用的。整個貞觀期間,使用最多的就是開元通寶。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開元通寶是唐玄宗李隆基鑄造的銅錢,雖然他也有一個開元的年號,但是開元通寶是高祖李淵在位的時候開始鑄造的。
開元通寶的出現,有力的解決了當時天下貨幣混亂的局面,對大唐經濟的恢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開元通寶,貞觀時期起到支付作用最多的就是絹帛,它包括綾、羅、錦、縑等,都是比較有價值的絲織物。
可以說,李世民和房玄齡他們想到了很多,但是就沒有想到要使用金銀來作為貨幣。
這大概就是思維的慣性吧。
由于大唐以及之前的王朝,白銀的產量很低,甚至不比黃金多多少,所以根本就不具備作為貨幣流通的基本條件。
可是,今時今日的情況已經變了。
“楚王殿下,不用銅錢用什么?總不能使用羊毛線吧?”
長孫無忌在一旁一直沒有怎么說話,現在看到李寬有點故弄玄虛的樣子,然不住懟了一句。
說實在的,李寬越強大,長孫無忌就越擔心當年的事情被暴露。
雖說自己已經把知情人都處理了,但是誰能保證就真的萬無一失呢?
“對啊,楚王殿下,不鑄造銅錢,錢荒不就會越來越嚴重,你怎么解決銅錢不夠的情況呢?”
戴胄也不是很明白李寬話里的意思。
“很簡單,鑄造金幣和銀幣!”
李寬直接說出了答案。
“金幣和銀幣?”
李世民立馬想到了內帑之中還有不少東海漁業分紅的金銀,再想到李忠之前匯報說石見銀山每天產銀居然高達萬兩。
這金幣和銀幣,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啊。
“沒錯,就是鑄造金幣和銀幣,既可以緩解銅錢不夠的局面,又能解決大額交易的時候攜帶大量銅錢不便的情況。”
金銀天然是貨幣。
這個時候的唐人,并不是覺得金銀價值不高,不能接受他們。
相反的,大家都知道金銀的價值很高,只是因為往往只有皇家賞賜的時候才會用到金銀,日常之中幾乎沒有流通而已。
真要是推出了金幣和銀幣,東西兩市的商人們接受起來肯定沒有什么困難。
至于百姓……
普通百姓,有幾家能夠拿得出價值一個金幣的錢財出來?
所以,金幣和銀幣的早期使用對象,注定是商人勛貴和少部分先富裕起來的匠人。
“似乎是個好主意啊,朕之前為何就沒有想到呢。與其讓那些金銀躺在那里不動,不如鑄造成金幣銀幣呢。”
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稍微想了想,就意識到了李寬這個提議很妙。
不僅具備操作的可行性,有可能卻是緩解市面上的錢荒。
甚至,東海漁業是不是可以在倭國看看有沒有銅礦,要是金幣銀幣和銅錢都增加鑄造,想必就更加完美了。
“陛下,戶部庫房里面并沒有什么金銀,這鑄造金幣銀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