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幾成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王玄策臉上露出了激動的神色。
“不,這不是最了不起的,南洋的水稻,它可以一年兩熟,甚至是一年三熟,這才是最關鍵的。”
“一……一年三熟?”
王玄策不可置信的看著李寬。
從小到大,他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什么糧食是一年三熟的。
粟米也好,小麥也好,水稻也好,不是都是一年一熟的嗎?
這個時候,就連尉遲環和房遺愛也感受到自己帶回來的水稻似乎很不簡單了。
“沒錯,人家的水稻就可以做到兩熟或者三熟,所以那里的人不容易餓肚子。”
李寬想到南洋周邊那些國家,要說地理位置,還真是不錯。
一年四季都沒有嚴寒,隨便種一些水果糧食,產量都很不錯。
但凡是勤勞一點,想餓死都不容易。
“那要是我們大唐全部都改種水稻,豈不是糧食產量可以翻幾番?”
王玄策兩眼放光,激動的手都有點發抖了。
就連尉遲環和房遺愛,內心也是一片激動。
真要是這樣,自己就要青史留名了吧?
把這么重要的種子從南洋帶回長安城。
“怎么可能,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李寬的話像是一盆涼水,直接潑到了眾人頭上。
不過,片刻之后,他們又都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說南洋水稻產量高的是你,說人家水稻可以二熟甚至三熟的也是你。
可是偏偏你又說大唐的糧食不可能翻幾番,這不是前后矛盾嗎?
我也是學過算學的啊。
“南洋的氣候得天獨厚,一年四季都很暖和,所以水稻才有可能三熟。但是放在大唐的話,除了崖州附近的區域可以三熟,其他江南地區就只能兩熟。放到關中地區,如果品種選的好,也可以一年兩熟。而河北道和河南道等地,大部分都只能一熟。”
李寬這么一解釋,王玄策他們倒是理解了。
“王爺,即使如此,也完全值得大力推廣啊。”
“當然,要不然我怎么會專門浪費寶貴的運力來裝載稻谷呢?”
李寬可不想跟推廣菘菜一樣,在暖棚里育種個好幾年。
對于這個時候的大唐來說,直接種植個幾萬畝水稻,看看那一類型的種子產量最高,就按照哪個來推廣就行。
反正橫豎都是比大唐此時的水稻要好的。
至于林邑的水稻,占城的水稻和真臘的水稻,到底哪個更加適合大唐,以后慢慢辨別就是了。
反正現在運輸回來的稻谷,哪個地方的都有,真要去辨別,一時半刻也沒人區分的開來。
所以李寬準備干脆先在楚王府的地里面全部改種水稻吧。
等明年水稻的產量出來了,再去談水稻的推廣才有意義。
畢竟,在這個有飯吃就是壓到一切的年代,哪怕是李世民也不敢隨意下旨大規模的推廣一種糧食。
這要是出了什么意外,那些農夫是真的會揭竿而起的。
人一旦沒有飯吃,那是什么事都干的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