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倒是很容易就給自己找了一個無懈可擊的理由。
“不管是什么案件,都是有緣由,有動機的,只要多加推測,多方求證,總是能夠找到證據的,王爺,到時候我們去旁聽幾次各縣縣令是如何審案子的,自然就心中有數了。”
武媚娘雖然也沒有辦過案子,但是有些道理,卻是能夠想明白。
事實上,她說的這話倒也沒有錯。
這個年代的案子,特別是各個州縣里面的案件,基本上是屬于有跡可循。
像是后世那種流串作案,心血來潮的情況比較少見。
而在人口流動比較少的縣里,這個特征就更明顯了。
當然,有的時候,罪犯也抓住了這個特點,犯罪之后故意栽贓陷害,而當地縣令為了急于破案,可能就會把嫌疑人屈打成招了。
“說的也是,等到了揚州,我們進城去瞧一瞧。”
大唐的揚州,跟后世的揚州,地理位置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不過,它并不是屬于江南道,而是淮南道治下。
當然,這也沒有關系,李寬這個黜陟使,就是相當于欽差大臣,哪里的事情都能管上一些。
此次推廣新式水稻,長三角地區是最主要的推廣地之一,揚州、蘇州、杭州這些地方,都是屬于李寬重點巡查之處。
借著這個機會,也算是可以好好的看一看大唐的大好河山。
真要說起來,李寬也只是一個今年才二十周歲的年輕人呀。
每天過著老氣橫秋的日子,有點對不起這個身份地位和財富呢。
……
五合居中,潘旺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你親眼看到楚王殿下離開長安了?”
“是的,好多人去渭水碼頭相送,絕對是離開長安了。”
這段時間,味之素隔三差五的搞出一個新菜式出來,而點都德也是很快就會跟進。
就像是味之素來一個黃燜魚翅,點都德就會來一個高湯魚翅。
聽名字,還以為是兩道不一樣的菜,真正的去吃了,才會發現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這老大和老二你爭我奪的,老三可就真的郁悶了。
“那就好,楚王殿下不在長安城,這味之素和點都德總沒有那么多新菜式上來了吧?”
這段時間,潘旺覺得身體都要被掏空了。
天天都在追趕著味之素的新菜式,不斷的模仿、借鑒和創新,可是,一道菜式還沒有做滿意,人家又推出新菜式了。
最關鍵的是那味之素據說專門聘請了觀獅山書院的人給他們做方案,每一道菜式出來,都能講出一個故事出來。
事實上,哪有那么多故事?
都是編的。
潘旺對此非常肯定。
但是,偏偏那些顧客就很買賬。
“聽說楚王府的新菜式,很多都是楚王殿下親自指點的,如今楚王殿下不在長安,至少在未來的一年內,味之素是不可能有那么多驚艷的菜式出來了。”
伙計也是松了一口氣。
這年頭,各個鋪子里的伙計,很多都是一做就是一輩子的,可沒有什么跳槽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