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頭:“去年聽劉大郎回鄉的時候說你們正忙著修建晉陽通往朔州的水泥路,這么說來,去河東道,是有水泥路可以走嗎?”
劉方:“沒錯,這晉陽到朔州的水泥路已經修建好了。所有的移民,都可以乘坐四輪馬車,沿著水泥路去到河東道。并且啊,這早出發的移民,安排在河東道偏南的地方,晚出發的移民,就會往北安排,越往出發就越往北安置。族長,你也是知道的,這越是往北,就越荒涼,離胡人也越近呢。”
“這……你給我半天時間,我召集村里的各個壯勞力,大家商量一下,看看有多少人呢愿意去。”
聽劉方這么一說,劉老頭有點著急了。
作為劉家村的族長,他也是有點見識的,自然是知道這安置在北邊跟南邊,區別大了去了。
不客氣的說,河東道的南邊,那可就在關中道旁邊,算是繁華之地。
而北邊朔州那些地方,則算是邊疆了。
同樣的一百畝永業田,單單地價就差了不少呢。
……
杜府。
“大哥,你真要親自去朔州嗎?雖然朝廷賞賜了三萬畝地,但是這些地都是虛無縹緲的,壓根就是一片草原啊。要把它們開發成棉田,少說也要花上近萬貫,并且還要安排不少人手過去。”
杜如晦雖然已經不在人世,但是二十四功臣里面,仍然有他的位置。
作為繼承了爵位的杜構,自然擁有朝廷賞賜的這三萬畝地。
“二弟,我知道你不喜歡楚王殿下,說實在的,我也不喜歡。但是,這棉花種植的收益有多大,你難不成真的不清楚嗎?今年要不是因為你的阻止,我們家也至少會種個幾十畝的棉花,讓佃戶們掌握棉花種植的技術。如今錯過了一次,你還想再錯過第二次嗎?”
杜荷顯然是準備集中杜家的力量,把朝廷賞賜的三萬畝土地給經營起來。
除非你想錯過棉花的這一波收益,否則就只能去河東道或者云中都督府。
“大哥,種植棉花雖然收益很大,但是一下子那么多人去種植,到時候楚王府要是將收購價格壓低到一個很低的程度,豈不是大家都為他做嫁衣裳了?”
杜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覺得要是自己的話,很可能就會這么干。
“呵呵,你太小看楚王殿下了。雖然棉花價格的走低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楚王殿下絕對不會讓它在短時間內變成廉價無比,否則長安城那么多勛貴,誰會放過他?就連陛下也會有意見。”
“可是……可是……”
杜荷一時不知道要怎么反駁。
“不要可是了!這一次,我帶人去河東道,你再帶一部分人去嶺南道去買些地種植甘蔗。如今,棉花和甘蔗可是長安城勛貴們都緊盯著的東西,阿耶去世的早,我們杜家要是不把握這次機會,說不準諾大的家業,就會在我們手中衰敗,到時候你怎么去見阿耶?”
“去嶺南?大哥……這……這嶺南,它根本就是流放罪犯的地方啊。”
杜荷看到自家大哥這說話的態度,立馬就知道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了。
“哼,楚王府、房家、程家都已經捷足先登了,你還在這糾結這個?二弟,你整天跟長孫沖混在一起,你睜大眼睛看看長孫家在干什么?人家去云中都督府的車隊,昨天就已經出發了。去嶺南買地的掌柜,更是上個月就出發了。”
杜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