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講堂中,眾人盯著燒杯里面的蠟燭,都沒有說話。
就這么過了幾分鐘,里面的燭光閃爍了一下。
明明沒有風,這個火苗卻是在晃動。
這讓大家的精神更加集中到了蠟燭上面。
“啊!蠟燭熄滅了!”
突然,不知誰驚叫了一聲。
原理,燒杯李的蠟燭居然真的熄滅了。
“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奇怪,為什么燒杯罩著蠟燭,現在蠟燭卻是突然熄滅了呢?而旁邊沒有用燒杯罩著的蠟燭,卻是燃燒的好好的?”
李寬對大家的反應很滿意,輕咳一聲,正式開始了講座。
“是不是因為蠟燭燃燒把燒杯里面的空氣里耗光了,所以就熄滅了?”
善于思考的狄仁杰,結合剛才銅球實驗的時候,想到了銅球里面的真空,覺得燒杯里面會不會也是真空,所以蠟燭熄滅了。
不得不說,在狄仁杰的問話下,很多人都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解釋。
“如果是空氣耗光了,那就成為真空了。要是這樣的話,這個燒杯就根本沒辦法隨便揭開來了。可是你們看,我這隨便一動,燒杯就挪開了。”
李寬一邊說,一邊將燒杯拿了起來。
這么一來,就把狄仁杰剛才的答案給徹底推翻了。
空氣有壓力,如果是真空下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可以用人力來揭開啊。
“會不會是這個空氣里面有一部分東西跟蠟燭的燃燒有關系,因為燒杯蓋住了蠟燭,等到這部分東西被消耗掉了之后,就熄滅了呢?”
這個時候,一直沒有怎么說話的盧照鄰倒是提出一個非常新穎的觀點。
站在李寬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已經基本上就是事實了。
“升之的這個說法倒是挺有意思的,似乎確實比我剛才的理解更能解釋這種現象。如果空氣之中有好幾種東西的話,就能夠解釋剛才蠟燭熄滅的事情,也能說明為什么臭雞蛋打開的時候,空中會那么臭。”
狄仁杰補充了一句話。
有了他們兩個人帶頭,原本安靜的大講堂立馬就變得人聲鼎沸起來。
“大家靜一靜!”
等眾人議論了一陣之后,李寬才出聲示意大家停止討論。
“這個實驗的代表意義,剛才有些人已經基本猜對了。這蠟燭的燃燒也好,燒柴火或者蜂窩煤也好,都需要消耗掉空氣中的一種成分,本王把這種燃燒所需要的成分叫做氧氣。
這氧氣的比例占空氣的多少呢?我希望大家能夠去探索這個答案。那么空氣之中是不是就只有氧氣呢?剛才揭開燒杯的那一刻,想必大家就知道空氣肯定不止一種成分。”
李寬也沒有繞太多的圈子,直接開始將自己的理解說了出來。
“本王也不清楚空氣之中到底有多少種氣體,這個答案需要大家去尋找。但是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可以輕易的揭開燒杯,就意味著除了氧氣之外,空氣之中還有占比很高的其他氣體。
于此同時,在不同的場合下,空氣中的其他可能是不大一樣的。這個世界上應該還有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氣體。臭雞蛋這么臭,會不會是因為里面散發了什么特別的氣體呢?
茅廁那么臭,會不會也是有什么特別的氣體在里面呢?亦或是之前蜂窩煤作坊的礦山里頭,發生過一次爆炸事故,會不會是因為空氣中有什么特別的氣體導致的呢?這些答案都需要等各位去尋找。”
雖然李寬知道空氣中有氮氣,有二氧化碳,還有一些稀有氣體。
也知道雞蛋的臭味是因為硫化氫的原因,煤礦爆炸是因為甲烷的原因。
但是,這些東西直接說出來的話,沒法解釋啊。
再說了,太過于拔苗助長,似乎也不是好事。
所以,他干脆就講了一半,負責做各種假設,然后讓觀獅山書院的教諭和學員們去研究。
李寬的這些假設,陸陸續續的還被人整理成了一份手冊,名字就叫做《楚王殿下的一百個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