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唐最大的黃牛販子,他也不是沒有碰到過歌劇院的門票砸在手中的情況。
只是,這一次的情況有點嚴重。
“我也算是看清楚了,這股票,其實沒有那么簡單。不像是門票那樣,真的就物以稀為貴,歸根結底,還是要看股票背后的公司到底怎么樣。
要是我們手中持有的是東海漁業的股票,那么不管朝廷頒布什么政策,都不用擔心價格會大幅下跌,可是那個西洋貿易公司,連東海漁業的一個指頭都比不過啊。”
這個時候,彭志筠也開始意識到不同公司的股票差別,到底有多大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一個進步。
只是代價有點大。
……
《長安晚報》的印刷作坊,一幫人正在忙碌著。
“印刷出來一批,就先運走一批,不用等到全部都印刷完成。”
祝之善緊趕慢趕的寫完了今天的稿子之后,立馬親自趕到了印刷作坊。
按照往常,這個時候的《長安晚報》已經全部印刷完成并且運往長安城各處售賣。
不過,因為臨時修改頭版頭條的內容,時間延遲了將近兩個小時。
雖然各個環節都在趕時間,最終還是比往常晚了。
“如果這樣的話,那么我們可能得多跑好幾趟才能把報紙運到各個地方呢。”
印刷作坊的掌柜顯然沒有祝之善那樣敏銳的眼光。
在他看來,怎么降低成本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不用擔心,今天臨時緊急修改內容就是東家親自安排人過來吩咐的,為了讓我們的報紙能夠大賣,增加一點運輸成本不算什么。”
祝之善很清楚首發一個爆點新聞對《長安日報》有多大的好處。
不說銷量會上漲很多,單單后續的廣告費上漲,就不是一點點運輸費可以比的。
“行,那我每隔半個小時安排一批馬車去運輸報紙入城。”
“嗯,記住了,要每隔售賣點都進行投放,不要一個一個的開始售賣。”
祝之善生怕印刷作坊的掌柜壞了自己的大事。
“好的,我立馬去安排。”
……
就在祝之善親自去印刷作坊敦促著報紙印刷的時候,長安城里有不少習慣了傍晚看一份當天最新的《長安晚報》的人,卻是意外的發現這份報紙沒有跟往常一樣出現在大家面前。
“店家,今天的《長安晚報》這么快就賣完了嗎?”
甘迪很是疑惑的站在一個雜貨鋪子門口。
往常,他都是習慣了親自在這個雜貨鋪子買一份《長安晚報》。
作為一個天竺糖霜,甘迪在長安城可是生活了十多年,除了外面之后,說話做事已經非常像一個大唐人。
所以,哪怕是糖霜生意在大唐已經做不下去了,他也沒有離開大唐。
“甘掌柜,不是賣完了,是還沒有到貨。說來也奇怪,往常都是早就到貨了的,今天卻是一直沒有動靜。我現在眼光幾乎都盯著每一輛路過的馬車觀看,就希望運送報紙的馬車能夠盡快的出現。”
嚴格來說,甘迪不姓甘,但是大家都這么“甘掌柜”的叫著,他也只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