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依靠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的帝王,李世民對這方面的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您有所不知,齊王殿下素來性情乖戾缺少德行,被諂媚的言論所蠱惑,信任燕弘亮這樣的小人。這齊州城里固然是比十幾年前繁華,但是并不是因為齊王殿下治理有方,恰恰相反,因為齊王殿下基本上不管理齊州的政事,齊州的商人有許多前往登州經商,所以才把城里帶的繁華了起來。”
都這個時候了,權萬紀自然不會說李祐的好話。
雖然王爺和長史,可以說是關系非常密切的兩個角色。
但是這些東西放在李祐和權萬紀身上,完全是不適用。
“吏部考核官員,往往都是只看最后的結果,至于風評這東西,雖然很重要,但是如果結果好了,風評就沒有那么重要了。從本官這幾天調查的情況來看,齊王殿下雖然有一些行為不端的舉動,但是并沒有你說的那么不堪。權長史,你有沒有檢討過,是不是因為你自己的處理方法不對,所以才惹怒了齊王殿下呢?”
相比得罪李祐,劉德威更愿意那沒有太多根基的權萬紀開刀。
至于事情的真相,有的時候并沒有那么重要。
只要把問題解決了,李世民開心了就行。
“劉尚書,您這話是什么意思?齊王殿下都已經到了安排死士刺殺我了,難道這也是我的錯?難道是我逼著齊王殿下安排人來殺我的嗎?總不成我走在墻下被動東西砸了,還要怪我站錯了位置吧?”
權萬紀本來就不是什么好脾氣的人,見到劉德威這么說話,臉色立馬就變了。
“權長史,事情的是非曲直,陛下自有圣斷!今天本官是來通知你,你明天可以啟程回長安了,到時候你自己去跟陛下解釋吧。”
長安城才是大唐的政治中心,劉德威已經耽誤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了,他可不想繼續在齊州這里查來查去的,也查不出什么結果。
再說了,只要不是謀逆大罪,對于一個親王來說,又算得上什么呢?
要知道,齊王李祐的母親陰氏如今貴為德妃,舅舅陰弘智在長安城也結交了不少官員,算是小有勢力的人。
李世民的那些兒子,除了一直站在舞臺中心的李承乾和李泰,其他的也就李恪的名氣比李祐大一些,可想而知,李祐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一個親王。
“明天就可以回京了嗎?”
權萬紀聽了劉德威的話,不僅沒有不高興,反而露出了笑容。
對他來說,齊州已經是一個危險的地方,繼續待下去,指不定什么時候就“被自殺”或者“被意外”了。
反而是回到長安城,才有前途。
從級別上來說,王府長史的級別可是從四品,跟宗正少卿、鴻臚少卿、大理寺少卿一個級別,至少相當于現代的正廳級干部。
如果能夠跳出王府,在六部里頭謀一個職位,那就圓滿了。
“沒錯!明天就可以啟程,如果你還有其他事情要處理,晚一兩天也可以。不過本官在京中還有許多事務需要處理,等會去通知齊王殿下之后,就直接回京了。”
劉德威并不擔心權萬紀敢不去京城,再說了,權萬紀也不是罪犯,不需要他押著進京。
至于齊王李祐,就更不可能由劉德威押著進京了。
他的任務就是調查,然后給出方案和建議,如今他的事情已經基本完成了。
自然也就沒有必須繼續在齊州逗留。
畢竟,作為刑部尚書,雖然地位比不上禮部尚書和戶部尚書,也不如禮部尚書,但是怎么說也是一部之長,每天的公務還是非常繁忙的。
“齊王也要進京?”
劉德威不跟自己一起走,權萬紀并沒有什么意見。
作為齊王府長史,他也是有自己的仆從,不至于苦哈哈的往長安城趕路。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齊王殿下和權長史的紛爭,還是由陛下乾綱獨斷為妙。”
劉德威說完之后,便不再理會權萬紀,也沒有留下來繼續吃飯,而是直接離開了酒樓,直接上了一輛馬車,往齊王府而去。
……
齊王府中。
李祐坐立不安的在書房里走來走去。
“舅舅,父皇安排刑部尚書來到齊州,到底是為了什么?難不成我們的動作被他發現了?要不然只是權萬紀的彈劾,不至于讓一部尚書親自出馬啊。”
李祐畢竟也才二十來歲的年紀,城府談不上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