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陛下雖然答應你了,但是冊封太子這種事情,他一定會問一問大臣們的意見,慎重考慮之后再下定論,您稍微再等等就行了。當然,這些天,要拜托岑相和劉先生多幫你活動一番,免得到時候真的出了意外。”
杜楚客自然不會知道李泰現在已經涼了,他還以為現在只是等待成功來臨前的黑夜呢。
“嗯,雖然朝中支持李恪和李治的人也有不少,但是跟支持我們的人比起來,還是差的遠了。長安城中的勛貴子弟,我基本上都出面拉攏了,愿意向我靠攏的人家,還是不少的。”
隱約之中,大唐的朝堂已經出現了“魏王黨”,他們以岑文本、劉汨為首,身后有一幫臣子支持。
而公開支持李恪和李治的人,卻是并不算多。
不客氣的說。李恪和李治的支持者加起來,數量都比不上李泰。
當然,這也跟一些朝堂大佬一直沒有表態有關系。
當年跟隨李世民打江山的老伙計,基本上都是“帝王黨”,太子沒有登基之前,他們只是李世民的人。
“長孫司徒那里,他還是不愿意見王爺嗎?”
如果說杜楚客還有什么擔心的,長孫無忌的態度算是一個。
當然,這只是有點擔心而已,杜楚客倒是不認為長孫無忌的態度會影響到李泰順利繼承太子之位。
畢竟,怎么說李泰也是長孫無忌的外甥,總好過讓李恪上位?
“在我的再三請求之下,見是見到了舅舅一面,但是他并沒有明確態度,一副跟我沒有關系的樣子。”
“這就對了,不管是王爺幾位,還是晉王殿下,對于長孫司徒來說,都沒有什么差別;至于吳王殿下,恕我直言,那根本就不是王爺你真正的對手,他身上流淌著大隋的血脈,就讓他跟太子之位沒有任何緣分!”
杜楚客仿佛覺得勝利已經向自己招手。
“再等兩天,如果還沒有什么動靜,我就去宮里再找一下父皇!”
李泰稍稍松了口氣,覺得可以再等一等,免得讓李世民覺得他是多么的急迫。
……
“無忌,恪兒和雉奴之間,你覺得誰更適合擔任太子?”
大明宮中,李世民跟長孫無忌步行在花園之中,像是朋友一樣的閑聊著。
作為李世民的妻兄,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英雄榜上第一的人物,長孫無忌的意見,李世民還是非常在意的。
“陛下,吳王殿下非常優秀,這個是朝臣們都看得到的,甚至在眉宇之間,還能隱約看到陛下當年的風采。但是,他終究是隋煬帝的外孫,我大唐立國才不到三十年,很多人都經歷過隋末的大亂,害怕殘暴的大隋再次降臨。
雖然我知道,吳王殿下是吳王殿下,隋煬帝是隋煬帝,哪怕是他登基,也不大可能跟隋煬帝那樣禍害百姓,但是單單只有我們相信是不夠的,要滿朝文武,要天下百姓都相信才行,否則就很可能是一場大亂啊。”
不管李恪是不是隋煬帝的外孫,不管李恪優不優秀,長孫無忌都是不支持他的。
但是,他不能直接跟李世民說,李恪不是我妹妹生的,所以我不同意。
所以,他就拿出了一個類似于“莫須有”的東西,讓李世民一下子就陷入了沉思。
這個說法,李世民不是第一次聽聞,但是朝中大臣這么直接的說出來,還是第一次。
“雖然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有在隋朝任職的經歷,但是要他們再支持隋朝復國,這個可能性還是微乎其微的。”
“確實如此,朝中沒有幾個人會支持隋朝復國,但是百姓們不知道這一點啊。關鍵時刻,只要有人放出一些流言,就會讓百姓產生恐慌,對我大唐的統治非常不利。再說了,有嫡子在位的時候,不立嫡子,這也不是正常現象。雉奴仁孝,這是滿朝文武都知道的事情,大唐如今已經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一個仁孝的帝王,其實才是最適合大唐的。”
長孫無忌自然是力挺李治當太子,再不濟,李泰上位也比李恪要強。
李世民沒有立即接長孫無忌的話,而是沉默了片刻。
最終,他才嘆了口氣道:“希望雉奴不要辜負朕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