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習慣到麻木的李義協,心如止水的洗完了澡,草草的吃完了早餐之后就在肖肖尼的帶領下來到了土豆地里。
看著那些拿著木棍準備開挖土豆的土人,李義協立馬安排人去船上把所有的鋤頭都給搬了下來。
在客套了幾句之后,李義協親自拎著一把鋤頭下地了。
只要鋤頭舉的勤,再硬的土也能挖的松。
很快的,李義協眼中就出現了一竄明顯比野生土豆要大了好幾號的土豆。
雖然吃飯的時候已經親口品嘗過了土豆,也知道這些土豆的大小,但是親自從地里面挖出這么一大串土豆,李義協還是非常的激動。
小心翼翼的將這一串土豆從地里面拔出來,放入旁邊的筐中之后,李義協揮舞小鋤頭的積極性更高了。
李義協都如此表現,其他人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到一個小時,李義協帶領的“鋤頭黨”挖出來的土豆數量,就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土人的“木棍黨”。
一旁的肖肖尼看到兩者的差異也是目瞪口呆。
這些遠地而來的神人,還真是每時每刻都能給自己帶來驚喜啊。
肖肖尼很想讓李義協送幾把鋤頭給自己,但是實在是不好意思開口。
因為昨天從船上搬運下來的魚獲,已經比肖肖尼想象的要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還保留著淳樸心態的肖肖尼,哪怕是再為自己的部落考慮,也是張不開這嘴。
“李郎君,這些土人就這么隨隨便便的種上土豆,居然也能有這么高的產量。這要是讓我們大唐的百姓去種,別說畝產一千斤,就是畝產兩千斤,也是有可能啊。”
姚成雖然是匠人子弟出生,家中并沒有良田。
但是對于糧食產量的認識,顯然也是水平在線的。
“確實如此,以前楚王殿下說美洲有高產的農作物,長安城里真正相信的沒有幾個。等到我們回去之后,看看還有誰敢質疑楚王殿下說的話。”
李義協的心情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放松。
名垂千古!
穩了!
到時候自己會不會像是“神農嘗百草”一樣,成為課本上傳頌的對象呢?
想一想都讓人興奮的睡不著啊。
李義協揮舞鋤頭的頻率更快了!
“按照楚王殿下的說法,那個玉米跟地瓜也是不輸于地瓜的高產作物,我覺得遲早這些東西也能在美洲找到。”
土豆都已經出現了,姚成對畫冊中的玉米和地瓜也再也沒有任何懷疑。
從海圖上來看,美洲那么大。
自己一幫人現在只找到了土豆,也算是很正常的。
假以時日,肯定也能找到其他的。
“這一次回到大唐,朝廷一定會支持更多的海船前往美洲。到時候我們一希望港為中心,可以做的事情可就多了好多。”
李義協心中,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作為勛貴子弟,李義協小時候也算是做了不少的荒唐事。
他沒有辦法回到過去重新開始,但是卻是可以從現在開始,書寫一個全然不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