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房玄齡自然也非常關注糧食的收成情況。
這幾年,伴隨著南洋水稻的推廣,各地的糧倉都已經快要堆滿了糧食,這是以前大家從來不敢想象的事情。
“我準備跟陛下提議,在襄陽、長安、洛陽、涼州、朔州和幽州、鄂州、豫州、蘇州等地分別修建新的糧倉,讓糧食價格能夠保持更加穩定,并且碰到局部天災的時候,還可以就近調配糧食,及時救災。”
蕭瑀希望大唐也能跟當初隋朝楊廣剛剛登基的時候那樣,天下各大糧倉的糧食堆積如山,不用擔心糧食問題。
甚至到了隋朝末年,當初的糧倉里面都還有大量的糧食可以食用。
“蕭公此言甚是有理,我也覺得有必要擴建糧倉,儲備更多的糧食;正好我想跟陛下再商討一下將水泥路的修建推廣到江南地區的事情,不如我們一起去宣政殿吧。”
“可!”
兩位大佬說干就干,聯袂來到宣政殿門口,不過卻是被一個小太監攔住了。
“蕭相、房相,陛下現在不在宣政殿呢,要不你們晚點再來?”
“不在宣政殿?”
蕭瑀疑惑的看了看這個小太監。
明明朝會才結束了不到一個小時,陛下怎么就不在宣政殿呢?
往日里,這個時候他肯定是在處理奏折的。
“是的!”
“陛下去哪里了呢?”
“蕭相,陛下的去向,豈是我等可以知曉的呢。”
吃了個閉門羹,蕭瑀有些不高興。
好在旁邊的房玄齡倒是看得開,知道李世民經常動不動就去出宮了,或者去后宮了,現在不在宣政殿,下午再來就是了。
“蕭相,我們晚點再過來吧,這事也不急著這一會。”
“行吧,那就晚點過來吧。”
蕭瑀雖然不爽,但是也沒有什么辦法。
人都不在,自己就是闖進去也沒有什么意義啊。
何況自己是過來商量事情,不是過來找事的。
就這樣,蕭瑀和房玄齡離開了宣政殿。
過了兩個時辰之后,房玄齡估摸著李世民哪怕是出宮了,應該也回來了,便再次跟蕭瑀來到了宣政殿。
“什么?陛下還是不在?”
這一次,蕭瑀的表情很明顯是不開心了。
作為一個老臣,他是什么話都敢在李世民面前說的。
像是這樣一天都找不到李世民的情況,蕭瑀覺得明顯是不正常的。
只要知道了李世民是去哪里游玩了,蕭瑀鐵定是準備犯言勸諫的。
“蕭相,要不我們晚點再來,或者明天朝會之后再找陛下,也是來得及的。”
房玄齡雖然有點失落,不過情緒控制的還是很好的。
“哼!我們走吧!”
蕭瑀用行動支持了房玄齡的說法。
不過,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蕭瑀和房玄齡再一次來到宣政殿的時候,得到的卻是仍然是李世民不在宣政殿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