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大唐的棉布占據了全球市場,帶來的各種潛在福利,簡直不要太大。
“在朔州直接制作棉布,然后運輸到其他州府售賣,理論上是一種成本更為低廉的方法,對我們州的百姓也是很有好處的。但是,這棉布作坊,需要使用到大量的人力,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朔州的棉布作坊如果大規模的招工的話,有可能會影響棉花種植,因為農戶們一旦發現去作坊里做工掙的錢比自己去種植棉花還要多的話,肯定就不去種棉花了。
這樣的趨勢一旦形成,很快就會影響我們的棉花產量,這是一個不利因素。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吸引更多的人來到朔州定居。只有把朔州變成一個人口大州,才能讓朔州的發展變快,才能讓邊疆更加穩定。”
很多時候,邊疆問題,往往就是人口問題。
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一樣的。
想象一下,如果大唐在西域有個幾百萬漢人,那么西域的問題,還是問題嗎?
同樣的,如果大唐在朔州有個百萬人,那么朔州附近必然就不再會是邊疆,邊疆自然而然的會往外延伸。
因為這個時候,大家會發現繼續向外拓展土地,難度變小了,收益變大了。
所以邊疆的人口跟邊疆的范圍,往往是相輔相成的。
只要能讓邊疆州縣的人口越來越多,大唐的疆域就會越來越光。
“從最近《大唐日報》的報道來看,這幾年大唐的嬰兒出生率是不斷上漲的,但是成年男子的增加,需要一個時間積累。再加上朝廷在不斷的開拓江南道、嶺南道、遼東道和青海道,這些地方都是朝廷鼓勵移民的地方,而我們河東道北部,也算是朝廷鼓勵移民的地方。
如今朔州的賦稅收入不斷增加,我們是不是可以向朝廷提議,為移民到朔州的百姓提供更多的支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在農具、第一年的口糧和房屋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
石明出自觀獅山書院,思路顯然比一般的官員要更加開闊。
“這些都可以試一試,與此同時,我覺得朔州可以模仿遼東道,成立一個朔州生產建設兵團,進一步的開拓草原上的土地,用廉價的土地來吸引關中的百姓,我們衙門只需要負責組織修建水利灌溉設施,為百姓做好后勤工作。”
褚遂良知道朔州刺史這個位置對自己意義很不一樣。
今后能不能步步高升,就看自己在這里能否做出成績。
而在邊疆城市,開疆拓土的功勞如果能夠跟傳統的人口增加、賦稅增加結合在一起,意義會更加不凡。
“府君說的在理,不過要不斷的利用草原上的土地來種植棉花,就有必要不斷的提高棉布的銷量,擴大棉花的用途,要不然大家種了棉花卻是無法獲得更多的收益,我們的意圖就很難實現了。”
“嗯,我回頭寫封信跟玄策和王富貴聊一聊這個話題,看看他們有什么好建議。”
……
“郎君,剛剛已經試過了,所有的水車跟設備都能正常運作,完全達到了我們設計的速度。這一下,我們王氏棉布必將成為大唐最大的棉布作坊,為百姓們提供最優惠的棉布。”
朔州城外,王氏棉布作坊之中,王盛心情激動的跟王杰匯報著作坊的試生產情況。
作為算學大師王孝通的兒子,王盛當初石想著通過明算科來進入官場,結果被觀獅山書院算學院的考生給打擊的差點懷疑人生。
自此之后,王盛一蹶不振。
花費了好幾年時間之后,他毅然轉身投入到商業之中。
這一個變化,反而讓他的人生變得精彩了起來。
有著深厚算學知識的他,放下了讀書人的身段之后,投身商場,段段幾年時間,就成為太原王氏主要的商業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