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函館港的負責人,蘭喬生自然是希望這座港口能夠快速發展。
這么一來,他這個原本只是負責千把號人的管事,就有望成為函館港的都督。
那個權力和地位,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監測函館港口的水溫以及氣溫變化。從天氣的變化來說,這里的情況跟遼東道的情況還是相對比較接近的,但是水汽會更加充分,意味著到了冬天的時候,下雪的時間會多很多。
正常情況下,在這種地方,港口在冬天結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是函館港外面海域的水溫,很是特別,明顯要比我推測的要高十來度左右。
如果這個趨勢能夠一直維持下去,那么函館港在冬天,也應該不會結冰,船只能夠正常出航。”
朱銅跟著李耿他們來到了函館港之后,就留在這里修建了一座小規模的氣象觀測站。
有著朱銅親自帶領,氣象觀測站的進展自然非常的順利。
“比想象的要高十來度?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雖然蘭喬生對于朱銅說的話,很是開心。
不過他心中的疑問,卻還是存在。
“這估計就是函館港口外面的漁業資源非常豐富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我的初步觀測,太平洋的海水,在函館港口外面的海域,似乎都是從南向北流動,將南邊更加高溫的海水帶到了北方。
至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還在研究。”
朱銅不愧是觀獅山書院氣象觀測站的奠基人,對于氣象變化方面,有著非常高深的研究。
像是暖流這種東西,他居然也已經找到了蛛絲馬跡。
作為后世的北海道漁場,這里可是世界上四大漁場之一。
而這么靠北的海域能夠成為世界四大漁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千島暖流。
也就是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區,海水向北流動,這些暖流在北海道附近跟冰冷的海水沖擊在一起,帶動了海底的各種浮游動物和微生物由海底沖擊到海面,給許多海魚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所以這里才成為一個巨大的漁場。
按照大唐現在的捕魚能力,再發展一個一百年,也不用擔心這里的漁場會變得漁業資源枯竭。
當然,這些情況,朱銅現在還不清楚。
但是已經摸到了門檻了。
“只要確定冬天不會結冰,那就太好了!雖然冬天的時候,捕魚估計沒有那么方便,不過我看港口附近的海蟹也非常的豐富。
那么巨大的海蟹,如果運輸到長安城,也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
甚至函館港這里可以借著這些機會,發展一下其他的產業,制作一些蟹醬之類的東西,想來應該也是有市場的。”
蘭喬生如今是不予余力的想要發展函館港。
最近一段時間,他也陸續安排了一些人手把函館島的情況給調查了一番。
除了少數的土著,這座島嶼基本上沒有人居住,完全可以任由他發揮。
當初東方平都督可是跟他承諾過,如果他可以把函館港發展壯大,那么函館港都督的位置,就是他的了。
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動力啊。
蘭喬生顯然愿意為此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