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出的題目難嗎,其實一點都不難,而且非常簡單,凡是有點文化功底的皆能理解。
難點在于如何選擇,選擇無非三個,要么支持改革,要么反對改革,要么各打五十大板,不表明態度。
當然,支持改革的還需要說明怎么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反對改革的就要抓住這個機會,想辦法說服皇帝放棄改革。
至于態度不明的,改革的好與壞都說一說,不過這種人很少,而且結果可以預見,這些墻頭草將不堪重用。
不少人陷入沉思,可以預見,支持改革的,將有很大機會被朱由檢看重,但也不能一句支持就行的。
大明需要改革的地方非常多,參加今日試科的,可以算是如今大明最為頂級的一批文人。
如果這群人都看不清大明如今的局勢,也看不清大明的弊端所在,那么這個大明就真的沒希望了。
當然,這幾乎不可能,他們看得見和講出來是兩碼子事。
“天地人材,當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當為朝廷守之。天下萬世是非公論,當與天地萬世共之。。。。。。”
感受到新帝朱由檢的雄心壯志,感受到即將到來的大變革,感受到朝堂的煥然一新,范景文心有萬千,手中之筆毫無停頓,洋洋灑灑數千字一揮而成。
“設置險阻、整頓車馬、儲備軍事器械、打造將帥之才、訓練戎卒、嚴格制度、賞罰分明。。。。。”
“一旦求精,就有深謀遠慮的人互相學習,不隨時間逝去;一旦責成事實,就會忠君愛國之士為國家考慮,十倍于賈誼也未嘗不可。”
徐光啟心中有無數言語需要傾述,有無數設想需要嘗試,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一個開明的明主,而徐光啟認為,新帝朱由檢便是這樣一個人,就是他一直等待的人。
“忠佞不分,則邪正混淆,何以治?。。。。。。”黃道周感嘆萬分,他先前不過是從三品,按照他剛正不阿的性格,能在官場混到現在已經是奇跡。
那怕是試科,皇帝親考,他依然什么話都寫出來,在他看來,要么皇帝朱由檢乃圣君,不但不會在意他寫的這些,反而會重用他。
要是朱由檢因為這些話而處罰他,他認為這樣的皇帝,不伺候也罷。
“上官游覽,動煩屬吏支應,傷小民幾許物力矣。。。。。。”施邦曜也算是三朝元老,不過官位一直都不是很高,但也在朝堂混跡多年。
因為不阿諛魏忠賢,最終慢慢邊緣化,如今魏忠賢倒臺,施邦曜終于看到大明的希望,他抱著滿腔熱血,誓要保大明朝堂一片清明。
本次試科,多有僥幸嘗試之人,也多有自命不凡之輩,也有頑固不化之流。
但總的來說,能進入皇宮參加試科的,又且是泛泛之輩,別的不說,這作文考試,還不是提筆就來。
“時辰到!”
“百官退場!”
“封卷!”
試科考試非常嚴格,特別是八股策論根本沒有作弊一說,因為這是皇帝臨場出題,皇帝親自監考,隨后便是封卷。。。。。。
“賜宴!”
一坐就是一上午,就算朱由檢年輕氣盛也有點受不了。
再看看白發蒼蒼的內閣首輔葉向高,說是監考,還不如說是來曬太陽的,早就昏昏欲睡,根本沒有首輔的樣子。
當然,那怕是朱由檢也不敢有意見,這位老大人可是他老師。
至于韓爌,身體還算硬朗,硬生生的抗了過來。
來宗道和周延儒就不說了,滿臉紅光,精神奕奕,絲毫沒有疲憊之色,一副非常享受的架勢。
他們二人也算是修成正果,皆慶幸當初拼了老命支持朱由檢,才換來如今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