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大堂邊緣,有一個書生打扮之人,二十多歲,穿著得體,但不顯奢華,自帶一股難言的氣質,使得他人不敢與之拼桌而坐。
此人一邊默默的夾著簡單的下酒菜,一邊聽著大堂內的議論,心中千回萬轉,感嘆萬千,眼中時不時露出激動和興奮之色。
有人歡喜有人愁,對于京師百姓來說,朝廷發生的事只是他們的飯后話題,而對于身在其中的武文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
比如來宗道等六部尚書,內閣大臣,他們在今日內必須給皇帝一個答案。
而這個答案還不能隨意,因為皇帝已經暗示眾人,要解除大明海禁。
那么作為皇帝的臣子,作為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朝廷重臣,如何還想繼續跟著朱由檢這個大老板混,就要緊跟大老板的思想走,不能違背了朱由檢的意志。
皇帝想解除海禁,那么這些內閣大臣就不能引經據典,將什么祖制一類的詞語拿出來反駁。
他們需要根據朱由檢的想法,為朱由檢排憂解難,拿出一個可行的辦法來。
不少人甚至召集手下的官員商議此事,想從中找出個讓朱由檢滿意的答案。
可行讓他們失望了,提到海禁,朝中官員很大一部分持反對意見,而且態度堅決,讓這些大佬頗為頭疼。
還有一部分則保持中立,不反對,也不支持,反正和他們沒什么關系。
當然,也有支持解除海禁的,但不多,也沒給幾位內閣大佬什么幫助。。。。。。
來宗道等人知道,以皇帝朱由檢的強硬性格,海禁之事不是他們能夠反對的,也無法阻攔,皇帝的手段強硬而高明,來宗道等人根本沒有信心說服朱由檢打消解除海禁的想法。
文官頭疼海禁之事,武勛也好不到那里去。
京師武勛,不少人在上直軍中擔任職務,這可是分美差,油水十足。
可現在,這些人開始焦慮不安,因為第一批派去戍邊的上直軍傳回來的消息,邊關似乎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危險。
更讓他們擔憂的是皇帝的態度,一口氣消除這么多武勛爵位,甚至全家流放。。。。。。
而且上直軍總督已經放話,不久之后,又有五衛上直軍前往邊關。。。。。。
“皇上這是要卸磨殺驢,我等世輩忠于大明,忠于皇上。。。。。。”
“我等去找英國公,問個清楚明白,皇上若不愿用我等,我等主動遞上辭呈便是。。。。。。”
“哎,我年事已高,想繼續報效皇上,有心無力。”
“咳咳咳。。。。我身染重病。。。。咳咳。。。當回家休養。。。”
除了少數幾人有真才實學,敢領兵出征外,大部分武勛不是去找英國公,就是去問恭順侯。
不少人想托關系調離上直軍,也有不少人見形勢不對,想辭官回家,反正就是不想繼續呆在上直軍內。
如今的上直軍太危險了,看看去邊關的五衛兵馬,這次多久,就死了這么多人,一直高不可攀的侯爺伯爺紛紛落馬,全家問罪。
“告訴他們,膽小怕死者,主動辭去軍中職務,在鬧騰者,休怪本公鐵面無私,軍法無情。。。。。”前來求見英國公的武勛皆被擋在門外,連英國公府大門都沒能進入,只得到英國公張維賢的一句狠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