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個沖和子!”
丁陽子、元成子四人見狀,暗啐一聲,終是不好再遲疑。
“府君。”
一個個開口,也跟著獻出兵馬、甲胄、兵刃。
但四人攜帶的兵馬多是法教培養,他們也只有‘領兵’的權力,而不能作其他處置。
唯有自家道觀的部分兵馬,才能隨意處置。
因此四人各自‘借兵’一千,奉上甲胄八百,僅比沖和子高出一籌,表面上能過去即可。
其他如沖和子這樣的道人、法師,一個個也頗為肉疼的獻出數十、上百的兵馬。
表面上還要笑呵呵的。
總之。
這下子陳季川吃的滿嘴流油,但沖和子往后日子恐不好過。
沖和子似無察覺,依舊笑吟吟的。
獻兵之后。
在場眾人擔心陳季川還有其他非分要求,不多停留,一個個告辭離去。
太平府出現一位城隍爺。
這是大事。
必須得盡快通知教中前輩、同道,商量出一個應對法子。
是聽之任之?
還是全力交好?
都需要商議個章程出來。
而陳季川這邊。
一下子得了五千多的兵馬,又得了三四千套甲胄、兵刃,心情也是大好。
幾番挽留,熱情至極。
見眾人真心告辭,這才依依不舍,將他們送出府外。
目送離去,久久不愿回府。
……
城隍法域。
送走眾道人的陳季川坐在殿中,手中把玩著兵符、令旗、兵馬函、陰兵營盤等等統御陰兵的法器。
一個個查看,臉上笑意不斷。
于元成子、丁陽子這些道人、法師而言。
利用‘兵馬’可以驅使它們為自己效力,又或是加持法術的威力,這其中有諸多好處。
但想要得到‘兵馬’也不是易事。
有的是師父、教派親自撥‘兵馬’給徒弟、弟子。這種方式得到的兵馬最好,都是精銳,容易管理和運用。
有的是自己修煉‘兵馬’。
如陳季川當初修習‘五鬼陰兵法’,就是自己立法壇,自己豢養五鬼、陰兵。
這種方法得到的兵馬也好,但因為道行、法力的限制,常常層次有限。且須得自己來祭煉跟管理,有時還還須特殊的法器進行祭煉跟駕馭。
等于是白手起家,麻煩事一大堆。
不過好處也有,一個是不假外求。
二來今后開山收徒,弟子外出行走也能有兵馬傍身。
而除了上述兩種方式之外,還有的則是外面冷壇借‘兵馬’。
何謂‘冷壇’?
即很多沒人供養的廟宇道觀,破敗的土地廟、城隍廟。
這些地方原本有土地爺、城隍爺豢養的兵馬,隨著破敗后,神靈不在,兵馬荒廢,游蕩在無人管轄的冥土中。
一些小門派或者修陰法者沒有別的門道,通常就是以此來得到‘兵馬’。
這種方式得到的兵馬不太好。
且付出的代價會很高,甚至得不償失。但這些人知道利用‘兵馬’做事會容易成功,所以往往甘愿付出。
這三種是較為常規的方式。
還有一種方式,是收取對方法師的‘兵馬’。
各**教中,都有類似的法門傳承下來。但施展此法自身必須有高強的法力,才能在斗法時收取對方法師派過來的兵馬,收為己用。
但想要做到這一點殊為不易,對普通法師來說更是幾無可能。
……
“五千七百八十二員兵馬。”
“四千零九十九套甲胄兵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