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走風神神軀。
‘光明權杖’則落入覺遠大師手中。
消息傳出。
中洲震動,七皇劍宗震怒。
宗中與左宗明交好的‘青衫劍客’嚴正殺入蠻荒,殺奔崔定山,卻不敵崔定山,重傷逃回宗門。
不幾日。
重傷不治身亡。
七皇劍宗怒極,正式對五元宗宣戰。
戰火席卷中洲,天地喋血。
二宗這一戰延續數年,最終以崔定山身死,銀河劍交還七皇劍宗,并賠上五元宗至寶‘碧云盾’告終。
五元宗死傷慘重,元氣大傷。
七皇劍宗慘勝一籌,同樣損傷不小。
二宗偃旗息鼓。
然而虛弱外顯,哪里能得安寧?
修羅神宗率先發難,找準五元宗,痛陳五元宗三十八宗罪,正式宣戰。
同年。
萬符門參戰。
五元宗岌岌可危,不得不尋求幫手,卻無人伸手。
其余各宗全都想要坐視五元宗敗亡。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五元宗雖元氣大傷,可是根基還在,殊死一搏,竟然將修羅神宗以及萬符門拖入戰爭泥潭中。
戰事一時膠著起來。
修羅神宗、萬符門損失不小,選擇平息戰事。
五元宗貌似要得以存續。
只可惜。
迦葉寺、九鼎山以及補天宗趁機出手,代替修羅神宗、萬符門發起致命一擊,五元宗接連大戰,終于再難維系。
雄霸中洲數萬年的五元宗,自此消亡。
只余下些修士種子,撒向煞環海內外蟄伏起來。猶如一點點星火,卻不知有沒有重新燎原的那一日。
隨著五元宗的敗亡,中洲延續十三年的戰爭終于結束。
這一戰——
以五元宗崔定山斬殺七皇劍宗左宗明為開端,兩宗率先展開大戰。
接著二宗息戰。
又有修羅神宗與萬符門攻伐五元宗。
接著三宗停戰。
補天宗、九鼎門以及迦葉寺又上場,三宗撿了大便宜,一舉打破五元宗。
短短十三年。
你方唱罷我登場。
以中洲為中心,整個煞環海幾乎都被卷進這場大戰中,當真是好生熱鬧。
戰爭停歇后。
七皇劍宗還在休養。
修羅神宗、萬符門也損失不小。
五元宗敗亡是一場盛宴,可惜這三宗只能吃一點湯湯水水。
唯有補天宗、迦葉寺、九鼎山吃的肚滿腸肥。
中洲洗牌。
七大仙宗變成六大仙宗,五元宗除名。戰爭延續十三年,由此帶來的動蕩卻持續了近百年。
六大仙宗從此也形成了三強三弱的局面。
……
‘十年戰爭’后的第八十五年。
即‘中洲戰爭’結束后的第十二年。
陳季川終于突破,晉升六重天。
同年。
陳季川卸任補天宗傳法殿殿主之位,成為補天宗太上長老。
還是這一年。
陳季川潛入六號地窟,從此再未在中洲公開露面。
時間一晃。
轉眼一千二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