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一元道門勢大財雄,陳季川才能接觸到。可即使是一元道門,這‘三秋玉液’除了真仙外,也只對首席有少量的供應,助他們悟道真仙。
其他哪怕是真傳弟子都沒資格換取。
“大師兄在悟道峰中修行萬年,能聆聽真仙講道,又有‘三秋玉液’提供,卻遲遲不能證道。他怕是將‘大衍勝會’與‘大衍棋盤’看做最后的希望,難怪大衍勝會失利后,心氣急速衰頹,整個人迅速老去。”
陳季川對沈默的心態有了更多認知。
即使是他,如果在這么好的條件下,遲遲不能證道,怕是也要忍不住懷疑自身。等到視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機會也錯失掉,也定會無比沮喪。
沈默就是這樣。
悟道峰。
真仙講道。
三秋玉液。
一切的一切都已經是四階上仙中幾乎能得到的最好的條件,可是依舊無法證道。
難免心生絕望。
“大師兄兩萬歲成為首席,三萬歲退位,提前了六千年,怕也是意識到這一點。”
證道真仙。
諸般外物、外在條件都是輔助,著重還是自身。
沈默前三萬年外物仰仗到極致,無法證道。于是求變,往后不假外物,一心苦修,卻還是差一重。
這跟孟青的情況也不差不多。
窮則思變。
變興許能通。
不過沈默顯然沒成。
而孟青更是一去無音信,不知下落,不知生死。
“那我呢?”
陳季川審視自身。
他如今也幾乎有了四階上仙證道的最佳資源、最佳待遇,助益修行的寶物,修行的洞府,都是最好的。
還有真仙每隔三千年在悟道峰中講道,為他們一十二位首席釋疑解惑。
這種情況下,他能證道嗎?
陳季川不知道。
“路漫漫其修遠兮,唯上下求索而已。”
……
悟道峰。
這里是一元道門四階上仙中的第一悟道秘境,其間大道彰顯,是悟道圣地。
陳季川成為首席后,入主其中一峰。
“悟道峰。”
“這里果然更加靈動,又顯厚重。”
陳季川略微感受,就能看出悟道峰與別處的不同。他所在的這一處山峰瑰麗,蔥蔥郁郁,景色怡人。
行走山中,只覺有些空靈。
陳季川走到山腰,來到洞府中,將陣勢開啟,開始了悟道峰中的修行。
大衍勝會結束也有一千一百年。
當初在‘大衍棋盤’中得到的好處,在這期間早已經被陳季川完全消化。其道行得到長足進步,對‘五行意境’的感悟也愈發精深,與前一世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與當時第一次聽東河宮主講道時相比,也有極大進步。
若以那時詢問東河宮主時看到的三千里道路來算,在重明世界的時候,陳季川大約是兩千五百里左右。等到參加‘大衍勝會’的時候,已經有四千多里。再到‘大衍棋盤’中走過一遭,行路已經超過萬里,大約一萬兩千里左右。
這期間道路還在不斷的被拓寬。
勝會后消化千年,道路還在繼續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