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問道:“播州的軍情有新消息沒有?”
有一名將領走上前來,拱手一揖,說道:“回稟將軍,播州情勢反常,據末將看來,他們正在勾結生苗,醞釀造反。馬祥麟正率兵在淹谷口把守,防備播州生亂。”
“告訴馬祥麟,如果失了淹谷口,就提頭來見我。”
“是。”
秦良玉的口氣象鋼鐵一般硬。
站在角落里的譚天保心里暗道:“秦將軍治軍極為嚴格,她說馬祥麟失了淹谷口提頭來見,那肯定不帶虛頭,我日后在她手下,一定小心謹慎,不可違反了軍紀。”
他不知道的是——那位“馬祥麟”,其實正是秦良玉的兒子。
這里要交待一下,秦良玉已經亡故的丈夫叫馬千乘,原是一位名將,馳騁戰場殺敵無數,可惜后來遭受朝廷里的太監嫉妒陷害,冤死在大獄里。
你說太監這種東西,到底有多可恨。
馬家是名門世家之后,他們祖上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也就是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揮淚斬的馬謖,白眉將軍馬良,他們的后人。
馬千乘當年威名赫赫,和秦良玉一起征戰沙場,夫妻二人比翼雙飛,堪稱人間佳話,可惜后來馬千乘冤死獄中,秦良玉秉承丈夫的遺志,率軍在忠州一帶平叛,還參加朝廷的抗清戰爭,成為一代名將。
他們的兒子馬祥麟也有父母之風,后來在清朝兵馬攻占中原時,率軍死守襄陽,給母親寫信稱:“兒愿以死報國,與襄陽共存亡。”后來與清兵死戰,壯烈犧牲。
這一家,滿門忠烈。
……
秦良玉對著帳里的將領們說道:“無論何時,咱們都應該謹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咱們都是明朝的將領,保國保家是本分,絕不可挾兵自重,心生貪念。象播州的楊應龍,勾結生苗,欲造反作亂,稱王稱霸,那都是私心作怪,如此下去,國家離亂,百姓遭殃,他們也必遭千古唾罵,遺臭萬年。”
眾將令紛紛說道:“謹遵將軍教誨。”
譚天保也跟著大家一起嚷嚷。
而且是情不自禁地叫嚷,秦良玉講的這些道理,是他所受到的最為心悅誠服的教育。
秦良玉繼續說道:“人生天地間,一口精靈氣,忠、義二字,時刻不得放下,心放得正了,家國天下,系于吾身,方不枉為轟轟烈烈人生一場。”
譚天保恨不得把她講的每個字都給記錄下來。
說得多好啊。
她以“忠”、“義”二字治軍,怪不得白桿兵打起仗來眾志成城,所向無敵……
……
秦良玉開始派將。
“左支重,你率二千士兵,出潯陽口,扼守左關要道,不準放過一個生苗兵馬。”
一支令牌傳下去。
左支重接令施禮,“遵命。”
“麻倉收,你率中軍隨我出山,多帶撓鉤套索,軟梯竹弓,到鷹愁嶺阻擊生苗人馬。”
“是。”
令牌一支支地發下去,布置得井井有條。
將軍們依次接令。
一場戰斗,在大帳里完成了部署。
部署完畢之后,隊伍就“收帳出發”,譚天保作為隨軍醫官,跟隨中軍前進,他悄悄問中軍官,“咱們這是去攻打生苗么?”
“對呀,生苗一定會造反,秦將軍料事如神,提前部署兵力,否則蜀中地勢險峻,等生苗殺過來再調兵,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