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盧象升率領生力軍加入戰場,兩翼齊攻,清軍就吃不住勁了。開始逐次向后敗退。
十余里的戰場上,一隊隊的兵馬在突擊,在沖鋒,在混戰。
盧象升打仗從來都是身先士卒,他揮著長柄大刀,率領一批親兵衛隊,沖在前面,他覺得這樣作戰才“痛快”,同時最能鼓舞士兵的士氣。
“殺——”
士兵們緊緊跟隨著盧象升,兇狠地向前沖殺。山西兵馬雖然沒有鐵盔鐵甲,但是騎兵占多數,將近兩萬部隊,有三分之二是騎兵,沖鋒的時候萬馬奔騰,蔚為壯觀。
五千余名清兵被兩翼夾擊,鐵甲騎兵雖然驍勇善戰,卻擋不住優勢明軍騎兵的一批批的沖殺,而且隨著楊國柱、虎大威兩只部隊的沖擊前進,剛才后退逃跑的王樸,一看形勢逆轉,也率領隊伍殺回來了。
很多人就是這樣,一看形勢不好,就蔫溜敗退逃之夭夭,等到看見有機可乘,馬上見風使舵,張牙舞爪地又殺回來。這種“投機”心理是很多**的共同特征。
三路大軍,呈品字形的態勢,攻擊就更加猛烈。
清兵且戰且退,雖然處于劣勢,但是拚殺一直兇悍,絕無一人肯投降,你不把他從馬上殺死,就一直跟你戰斗到底。這種悍勇之氣,往往令人數占優的明軍心生懼意。
盧象升的表率作用,在戰斗中充分發揮出來,他揮舞著長柄大刀,騎著五花馬,勇猛地闖入清兵的隊伍里,左劈右殺。
他的右臂骨骼粗大,力大無窮,單手就能揮動大刀,每每把清兵手里的兵器,一砸而落。五花馬左沖右突,幾個來回,大刀下就殺死十余名清兵將士。
有一員清兵將官,也是勇將,手里持一把與盧象升幾乎一樣的長刀,見盧象升殺得兇猛,不肯示弱,馳馬來戰,大刀一揮,斜向劈下。
盧象升驅馬向前一沖,狠狠使了個“中平擋”,硬攔硬架,兩刀猝然相撞,“當”的一聲響,兩把刀撞得過猛,同時崩掉了刃口。
然而撞過之后,盧象升的長刀去勢不停,刀頭斬下,以強大的膂力硬推,刀尖在敵將大腿上劃過。
敵將披著鐵甲,刀刃不能砍入,但是盧象升的神力卻如鐵錘一樣,砸得敵將大腿骨痛欲裂,身子在馬上竟然呆不住,被“砸”下馬背。
盧象升刀鋒一轉,將敵將一刀殺死。
明軍士兵們看得興奮,大聲吶喊著,蜂擁而上,朝著清兵隊伍狠狠沖殺。
將是兵的膽,這話一點不錯。
清兵一路敗退,沿路丟下幾百具尸體。
明軍吶喊著,追擊著,廣闊的田野上,戰場越擴越大。追了有十幾里,清兵越逃越遠,此處地處平原,清兵的馬匹都是膘肥體壯的良馬,勁力悠長,慢慢距離越拉越遠。
盧象升鳴金收兵。
……
這一仗,明軍獲得了一場久違而寶貴的勝利。
長期以來,明朝官軍和清兵作戰,屢戰屢敗,甚至望風披靡,致使清兵愈加蠻橫,在關內橫沖直撞,肆意搶掠,老百姓和地方政府不堪其苦。
盧象升首戰告捷,對于提振軍心士氣,以前增強抗清信心,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官軍敲著鑼勝利回返的時候,看見沿途好多老百姓,挑著水,拿著干糧,上來慰勞軍隊。
盧象升甚為感動,跳下馬來,向著老百姓們拱手施禮,“謝謝各位父老兄弟,保家衛國乃我輩軍人職守,我等必厲兵秣馬,驅除胡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