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報名還是現場競標,他們肯定只能用一個名義。
不可能直接報三個名字。
孔沁芳提出兩種方式,一種是國華集團獨自參與競標,競標成功之后,再轉讓部分股份給陳偉和金盛達。
另一種是,他們三方先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然后以合資公司的名義去參與競標。
兩種方式都是各有利弊。
第一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國華集團國企身份的作用,提升競標成功概率。
但問題也顯而易見,陳偉跟金盛達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哪怕他們提前訂立幾份協議,還是存在很大的風險。
第二種方式,陳偉跟金盛達的權益倒是有了保障,但是卻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國華集團國企身份帶來的好處。
畢竟國華集團在合資公司中,并沒有控股權。
陳偉仔細權衡了一下,又問了問連瑩瑩的意見,最終,兩人決定,還是用第二種方式。
國華集團,陳偉,金盛達,三方先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以合資公司的名義,去參與競標。
至于這合資公司三家出資比例,這個就等著坐下來談一談好了。
對于兩人的選擇,孔沁芳也沒什么意外,點了點頭,說她回去之后,就跟方宏業匯報一下,盡快把這事定下來。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準備一下競標報告書。
陳偉對這玩意兒不太在行,他又沒搞過競標這玩意兒,對于景區管理也是一竅不通。
但是,連瑩瑩對競標卻是很熟悉,金盛達整天參與競標。
只是景區管理這一塊,她也不太懂。
馮林說了句,這事好辦,他認識不少云州景區的負責人,到時候取取經,或者干脆直接把人挖過來,都不是啥問題。
其實孔沁芳那邊,也能聯系上幾個景區負責人,更不用說方宏業了。
但是,她還真不太方便出面。
國華集團既然放棄控股權,那就不能再隨便安插人手,更何況是景區負責人這么重要的崗位。
合資公司的總經理和景區負責人等幾個關鍵崗位,最好還是讓陳偉和連瑩瑩去確定人選,國華集團這邊,也頂多是安排一個財務副總之類的角色過來。
眾人這一路邊走邊聊,回到家里,天都快黑了。
范從善和陳建華兩家人都過來了。
一起吃了個飯。
范從善也跟陳偉說了下廠里的情況。
現在兩個車間都建起來了,原來的兩個舊車間也改建了一下,總共六條生產線,一天能生產一萬多方理石板。
當然,這并非是工廠的最大生產能力,六條生產線,如果開足馬力的話,一天五萬方理石都能加工出來。
但是一來是那樣對設備的損耗太大,二來人手也不足,普通工人好說,但是老師傅就太難找了。
一個老師傅頂多也就盯一個車間,還只能盯一個班,總不能讓老師傅也天天兩個班干。
沒有老師傅盯著,這生產線就不敢隨便開。
再者,理石荒料也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