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順利還好說,可只要出現一點差錯,那對公司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說白了,吳輝這一步,邁的太大,一不小心就扯著淡了。
可吳輝根本就不聽別人的勸阻,仗著他的股權占比大,一意孤行,不惜股權質押貸款,也要上新生產線。
結果,從去年年底開始,受國際形勢影響,寧東的業務,幾乎陷入停滯狀態。
訂單是一個接一個的取消,沒取消的,也發不出貨去。
公司主營收入是大幅下滑。
而新項目已經開建了,資金都投進去了,這個時候,如果停下,那前期投入的資金就全部打了水漂。可如果不停,那后期還得繼續投入資金,在當前這個形勢下,顯然是相當不明智的。
公司的一幫股東高管又開始勸吳輝,將新項目暫停,前期的投入,虧就虧了,那筆貸款還有十多個億沒動,靠著這筆資金,公司勉強也能撐過這段時期,等撐過去之后,慢慢緩過勁來,才謀求發展。
可吳輝還是不聽,執意繼續新項目建設。
本來按照吳輝的設想,他只要咬牙挺過這段時間,等新項目建好,國內的形勢差不多也該好轉了。
到那個時候,其他企業因為停工的停工,減員的減員,生產規模都不同程度的縮小,而他則是非但沒縮小,反而還擴大了,正好一舉搶占市場。
不說是比肩宏祥這等行業龍頭,可至少也能擠進行業前十。
富貴險中求,吳輝決定賭這一把。
可誰承想,林洪生盯上他了。
直接一連串的操作,把寧東股價給腰斬了。
銀行那邊緊接著就給他斷貸,并要他補足抵押物。
這下子又引起了連鎖反應,之前公司的幾筆貸款,也被銀行催收了。
新項目也不得不停工。
更重要的是,很多高管因為不滿吳輝的一意孤行,紛紛離職。
這些高管的離職,又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困境。
現在寧東科技的情況是,銀行那邊欠了一屁股債,少說有三四十個億。
原本上千人的公司,現在從核心高管到車間工人,走了個七七八八,整個公司滿打滿算不到一百個人了。
所以,寧東科技想要真正走出困境,那絕對不是跟海華集團簽署一個戰略合作協議就能辦到的。
更何況,海華集團現在的情況也談不上多好。
受國際形勢影響,海華的業績也是大幅下滑。
哪怕是海華家大業大,可也只能保證他自身不出問題,想要把寧東科技拉出泥潭,在覃飛看來,可不是件容易事。
別最后沒把寧東科技拉出來,反倒把自己給陷進去了。
這不是沒可能的。
先不說拉寧東科技出來得需要多少資金,就說這馬上要到發布季報的時間了,到時候,海華的季報萬一不太好看,再加上寧東科技這個拖油瓶,股價直接崩了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