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剛在洛水市這段時間,也通過邱振業的一些關系,打聽了一下其他那些競標方的動向。
一些有背景的競標方,倒還沒什么出格的舉動。
一來是人家有背景,用不著。
二來是,一旦這些出格的舉動被人爆出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但是那些沒啥背景的私企競標方,為了能夠拿下景區,就開始鋌而走險了。
天天跑關系找門路。
也不光是官府那邊的門路,私下里也都在聯系一些其他競標方,比如給對方一點好處,讓對方退出競標,等等這種行為。
其實這段時間,方宏業那邊也有不少人去聯系了。
言語隱晦的想要讓海華退出。
那些人想當然的以為,海華才是主導者。只要說服方宏業,就能讓海華退出。
卻沒想到,真正的主導者其實是陳偉。
方宏業對這些人一概置之不理。陳偉知道后,也不甚在意。
他們真正的對手,還是那些大國企,像這種私企投資者,基本上沒大有什么希望的。
除非是肯大筆砸錢。
但那樣一來,他們就得考慮考慮投資收益率了。
私企競標九龍山景區,說白了還是為了利益,虧錢的買賣,打死他們都不會干的。
而國企就不一樣了。
像方宏業就是為了拓展公司業務,才準備接手九龍山景區的。
其他那幾家,誰也不知道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反正就陳偉了解,最主要的幾家競標者,一家是釀酒的,很出名的一家酒企。一家是礦企,一家保險公司。都跟景區業務八竿子打不著的。
也就一家旅游公司和一家地產公司還沾點邊。
所以,真不好說這些財大氣粗的國企,為了拿下九龍山景區,肯出多少錢。
那些打著戰略投資的名號,拍腦門上的項目,多的都說不清。
誰敢保證那些國企領導者不會在九龍山項目上一拍腦門,來了句:十億!
遇到這樣的競爭對手,那陳偉他們也沒轍。
總不能人家拍腦門,他們也跟著拍腦門吧?
童梅給大家分析了一下,依照九龍山景區跟紫仙山景區目前的客流量,投入十個億,還在接受范圍內,這十個億里邊,是包含那三億債務的。也就是說,競標價格最好不要高于七個億。
當然,如果接手之后,能夠再好好將九龍山整修改造一下,吸引更多的游客,那這投入倒是可以再高一些,不過考慮到景區后期投入,競標價格最好控制在十二個億以內,算上三億債務,總投入別超過十五億。
而后期改造,差不多二十個億就夠了。
當然,后期這二十個億,可以銀行貸款,還有景區自身產出的收益,倒也用不著陳偉他們追加投資。
聽了童梅的分析,陳偉也差不多有數了
十五個億的話,按照他們三方約定的出資比例,陳偉跟海華各出六個億,金盛達出三個億。
倒是都能接受。
這是他們的投標底線,正常應該用不了這么多就能拿下九龍山景區。
當然了,真要是某位國企領導一拍腦門,拍出二十個億來,那他們也只能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