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不像散戶。
機構的資金太龐大了,動輒幾個億十幾個億甚至幾十上百億。
這么大的資金量,想要進場一只股票,可不是件容易事。
尤其是在二級市場上直接買入。
如果不加掩飾的話,那還沒等進多少倉位呢,股價直接就被推起來了。
所以,機構進場,也叫吸籌,一般都是偷偷摸摸的,而且將時間拉的很長,有的甚至吸籌過程會持續半年之久。
正因如此,投資機構,尤其是私募,才會相當重視信息的獲取。
只有提前獲取到一些重要信息,機構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吸籌,等到信息公布出來,機構吸收的籌碼也差不多了,順勢拉升一波,這樣才能掙錢。
如果提前獲取不到信息,而是等著信息公布出來才開始進場,那根本進不到足夠的籌碼不說,進場成本也會高很多,到時候怎么出場也是一個難題。
可以說,這種做法,完全就是散戶的業余做法。
追漲殺跌。
何大成本來就有點瞧不上陳偉,看到陳偉的這筆操作,就越發的瞧不上了。
林洪生也搖了搖頭,陳偉的這筆操作,確實顯得很業余。
龍創的這個消息,也談不上是重大利好。
就是投資五百億建個影視基地而已。
這個影視基地,能不能順利建起來還不說,就算建起來了,那后期經營成啥樣也不好說。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普通的投資項目而已,沒有新聞里宣傳的那么錢景美如畫。
這樣一個消息,對龍創的股價利好刺激實在是有限。
基本上,周一上午的那波漲勢,已經將這條新聞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沒有盤外因素影響的話,之后很大概率股價會緩慢下跌,跌回正常區間。
可陳偉卻是在這個時候選擇做多。
“能查處天潤進了多少倉位嗎?大概的持倉價能不能推算出來?”林洪生為了蘇溪一句。
蘇溪回道:“龍創是港股,一般的散戶做不了這票,所以,建信瑞陽路營業部那里流入的資金,應該都是天潤的。截止到昨天收盤,總共是一億五千多萬的資金。成本的話,大概是在三十四塊錢左右。”
林洪生跟何大成兩人聽了這話,都看著龍創盤面走勢,沉思一陣,兩人又對視一眼,何大成說了句:“直接搞他一筆?先給這小子一點教訓?”
林洪生仍舊沉吟著,沒有說話。
他在考慮這樣做的可行性。
雖然那新聞的利好刺激程度有限,可畢竟也是個利好。
而且,現在龍創整個的走勢形態,也是向上的。
想要將龍創的股價給壓下去,這需要的資金可不是個小數目。
少說也得十多個億吧,甚至要是遇到抵抗的話,投入就更大了,幾十億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