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法軍武器優勢明顯,交換比肯定是占優勢的;但是在戰術上,騎兵更多的奧地利人的確也是有能夠迅速的集中優勢兵力的優勢的。事實上,在這一系列的小規模交戰中,雙方都有一定的損失。這從雙方此后的一些表現也能看得出來。
法國人開始在他們占據的莊園里建設一種相對簡易的堡壘。他們將貴族老爺們的房子拆了,用拆下來的建筑材料建造了大約兩層樓到三層樓高的圓形堡壘。并且在堡壘的頂上準備了報信的烽火——如果不是在優勢的兵力的圍攻下吃了虧,多半不會這樣。
而奧地利人呢?他們開始強調,消滅叛國分子也是打擊侵略者。如果不是因為發現打不動侵略者,怎么會先攻擊這些所謂的“叛國者”呢?
于是一段時間之后,作戰的模式就變成了法國人以及一些“叛國分子”在某些地區的制高點設立觀察哨,一旦發生風吹草動,就立刻發出警告,然后小股的法國人,還有當地農民——不論是不是“叛國者”的——都跑進堡壘或者其他類似的地方躲起來,(因為奧地利騎兵來了之后,可不會認真區分誰是良民,誰是叛國者。會多時候,為了盡快完成任務回去,他們只管殺人,殺更多的人)同時法軍的騎兵也開始進入戒備,隨時準備支援作戰。
一開始,瞭望哨能夠發出的警報還非常的簡略,只能告知有奧地利人靠近,并不能說明敵人來的方向和數量;但是很快,警報系統就不斷的進步了。更多的“叛國者”加入了進來,他們騎著馬給各個莊園傳遞消息,于是,奧地利人的襲擊也變得越來越困難,也越來越容易翻車。
當然,在這一些列戰斗中,奧地利人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他們如今已經知道了法軍的武器的秘密。在此前的小規模作戰中,他們也繳獲了一些米尼步槍和左輪手槍。
這兩種武器,在技術上難度都不算太大,都屬于看一眼就能懷孕的那種。不過要生產出能大量裝備部隊的數量的這些東西出來,卻也不是短時間的事情。
在拿破侖把奧地利的農村攪得地覆天翻的同時,儒貝爾率領的北方軍團也向奧地利人和普魯士人發起了新的一輪攻勢。在全新的步槍和全新的戰法的支持下,儒貝爾順利的擊敗了已經將主力調回國內的奧地利人和獨立難支的普魯士人。占據了整個的萊茵地區。
奧地利人雖然在盡可能快的想要生產出新的武器,但是隨著萊茵地區的潰敗,以及對于拿破侖控制區日益擴大的擔憂,奧地利人再次向法國提出了和平要求。
當然這次奧地利人的條件里面自然就不可能再有倫巴第了,他們承認法國對倫巴第的控制,也承認法國對萊茵地區的控制,他們此時只要求拿破侖趕緊從奧地利的土地上撤回去。
但是拿破侖卻再次獅子大開口,他表示:“奧地利的農民都是我的兄弟,我怎么能拋棄自己的兄弟呢?所以……要加錢。”
大家就到底要加多少錢爭論不休,最后,雙方終于達成了協議。奧地利人除了讓出已經失去了的那兩塊土地之外,還向法國支付一千萬法郎的賠償。這個數字讓拿破侖很不滿意:“如此龐大的奧地利,居然只弄出來了這么點錢,相比教皇冕下,皇帝實在是太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