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如果我們要調回一支軍隊,那么會有什么結果呢?
調回一支軍隊,涉及的可就不只是一支軍隊。這種調動往往會讓整個戰線上出現一個不小的缺口,從而讓敵軍獲得各個擊破的機會。當然考慮到如今我們的敵人,未必有哪怕單獨在野戰中消滅我軍哪怕一路軍隊的能力,所以這種缺陷,我們也不是不能忍受。
但是即使如此,這種調動,也必須非常謹慎,非常的有組織。軍令也絕不能僅僅只是送給被調走的那支軍隊,而是必須給涉及到的每一支軍隊下達新的指令。即使這樣,巨大的混亂依舊是不可避免的。這樣一來,我們在非治安區的作戰效率也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下降。
同時,數以萬計的軍隊在敵對區域活動,對后勤的要求有多高,大家都知道。即使我們現在召回的一支隊伍能夠恢復交通線,但是我們在前線的軍隊能夠等到那個時候嗎?的確,叛匪的地里有土豆,但是那些土豆現在還沒到成熟的時候,再說,諸位想要讓我們的軍隊徹底的分散開,然后整天都和土撥鼠一樣在地里挖土豆嗎?
諸位先生們,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現在我們每拖延一秒鐘,我們受到的損失就會大一秒……”
一般來說,在軍事行動中,最為困難的其實并不是進攻,而是撤退。尤其是在沒有達成目標的情況下,在敵前撤退,則更是困難。英軍倒是能相對較好的完成這樣的戰術,但是本來就缺乏訓練,如今士氣也說不上多高的“治安軍”就只能說“臣妾做不到呀”了。
再加上那些郡大隊呀,區小隊呀什么的,他們都秉持著“柿子撿軟的捏”原則,基本上能打治安軍,就不打英軍。結果四萬多的“治安軍”亂成了一鍋粥,而英軍又不能真的把他們全丟在根據地里——要是這樣的話,那就等于是在給“叛匪”送裝備了。然而要照顧他們,要帶著他們,整個的撤退也就跟著變得亂成一團。
那些游擊隊員們呢,自然趁著這個機會,這里開兩槍,那里埋幾個地雷,雖然每次給英國人造成的傷亡都很有限,但是把這些小數字一湊攏起來,最后的數字卻一下子變大了。如果不是總督大人強令英軍必須盡可能的把“治安軍”帶出來,好多英軍軍官都恨不得直接甩掉這些“治安軍”,自己回去了。
帶上了“治安軍”的撤退,進行得緩慢而笨拙。最后當所有軍隊或者“疑似軍隊”都撤回出發位置,然后對損失情況一清點,英軍在這一次的討伐作戰中,傷亡了一千多人(這主要是拜闊劍地雷所賜)。
而“治安軍”那邊呢,基本上統計不出什么傷亡,因為無論是死了的,還是受傷的人,都被他們直接丟下了。但是“治安軍”那邊,“失蹤”的數字就大的有點可怕了。四萬多人的治安軍,回來了不到三萬四千人,有六七千人都“失蹤”了。
除了“失蹤了”六七千人之外,他們失蹤的武器就更多了,他們丟失了一半以上的槍械,不用說,這些東西都被捐助給了愛爾蘭人民的解放事業,只是愛爾蘭游擊隊實在是不正規,居然連收條都沒開一張出來。
于是,英國人的第二次大掃蕩就這樣虎頭蛇尾的收了場。雙方都回到自己家里盤點得失,做起了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