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之,法國人一口氣提出了多達二十一條要求。據說當塔列朗外長在一次代號為“梧桐樹”的秘密談判中,將這些要求告知給英國代表之后,英國代表在看完了這二十一條之后,怒不可遏,拍案而起道:“你們這不是要和平,你們這是要徹底的滅亡英國,這二十一條就是滅亡英國的二十一條!”
顯然雙方的要求差的太多,法國人要的誠意,英國人實在是拿不出來。
在談判最后破裂的時候,據說塔列朗外長對英國人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這些條件的確是有點苛刻,但是答應了這些條件,英國還是個王國……難道成為一個共和國,不是比接受這些條件更可怕的事情嗎?其實事情的關鍵是,你們到底是想要保英國還是想要保英王。”
“您到底是什么意思?”本來準備離開的英國代表忍不住問道。
“保英國,就是說要讓英國繼續偉大,嗯,至于說英國是國王和貴族統治,還是護國公,或者是‘救國委員會’以及‘革命法庭’,那倒是無關緊要的。老實說,我們還準備了另一份和平協議,為英國的革命政府準備的。而且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我們為革命政府準備的和平協議,要比你現在看到的這份針對王國政府的和平協議要寬厚得多,知道為什么嗎?”
見英國代表還是沒有什么反應,似乎還沒有明白過來,塔列朗便繼續道;“我們這樣做,不是因為對王國有惡意,對共和國有偏愛。而是因為共和國天然地比王國有號召力。法國能撐得過最危險的時間,是因為人民愿意不惜一切地支持共和國。如果英國人民能像九三年的時候那樣,不惜一切地支持王國政府,那么我們的條件一樣會相對寬厚。但是王國和人民有什么關系呢?它又不是人民的——當你們鎮壓了憲章運動之后,你們就不可能在讓人民那樣為你們賣命了。只有革命之后的英國政府,才有這樣的號召力。才能講得出更好的條件。如果你們要保英國,那就等革命之后,我們再來談。如果你們要保英王,更準確的說,是要保住現在的利益分配模式,那我勸你們,還是認真考慮一下,我們的‘二十一條’。”
英國人,或者說的更明白一些,是英國上流社會現在并不認為他們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覺得自己還能搶救一把,甚至說不定還能反殺呢。
“不徹底打垮他們的海軍,他們不會那么容易屈服的。他們現在還抱著希望呢。”在匯報“梧桐樹”計劃的進展的時候,塔列朗這樣向拿破侖匯報道。
為了徹底地摧毀英國人的希望,拿破侖對海軍下達了異乎尋常的命令:“哪怕拼光整個艦隊,也決不允許英國艦隊突入大洋!”
按照法國人的估計,英國艦隊最可能的方向還是南邊的圣喬治海峽。這里更寬,而且在英國沿岸,也是人口密集,開發得比較好的地區,英國人在那里建造了炮臺,至少在進出海峽的時候,英國人在岸炮的掩護下,可以較為安全的展開隊形。實在局面不對的時候,靠著炮臺的掩護,也更方便退回去。所以特雷維爾海軍元帥自然是親自帶著主力艦隊守在圣喬治海峽附近。
至于北海海峽那邊,則交由弗朗索瓦-保羅·布律埃斯海軍上將率領。在原本的歷史上,布律埃斯在埃及之戰中,遭遇了納爾遜的主力艦隊,并在戰斗中陣亡。但是在這個時空里,根本就沒發生埃及之戰,所以布律埃斯將軍自然還活著,并且已經晉升為海軍上將了。
其實布律埃斯海軍上將非常希望能帶領主力艦隊在圣喬治海峽方向攔截英國艦隊,因為他認為,英國艦隊從這里鉆出來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他能夠率領主力艦隊在這里攔住英國艦隊,消滅他們,那他就肯定能成為海軍元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