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大周王朝沿襲前明帶來的弊病,南京都成了一些清談人士云集的所在,而書院也稱為這些一度在朝中風云過的過氣人物們做好的講學所在。
在書院里他們可以得到足夠的尊重,同時又能把自己內心的怨氣發泄出來,但是卻從未想過這種態度會給年輕學子們帶來一些什么。
齊永泰不看好這種趨勢。
新皇御極,現在還處于隱忍狀態,這些人紛紛鼓噪,認為既然太上皇不再秉政,那么就該獲得起復,而新皇遲遲未有動靜,這幫人的矛頭就又開始指向新皇了。
想到這里,齊永泰就覺得頭疼,這其中還有不少都是自己昔日的同僚、同學和朋友,自己去信毫無用處,反而引來一番對自己的譏刺和批評。
想必官應震也是如此,只不過對方沒有自己肩負的壓力那么大罷了。
“對了,東鮮,裁判由你我和書院教授組成,上陣選手由東西園自行推出,那馮紫英呢?”
官應震愣了一下,他倒是沒有考慮過馮紫英的去向,在他看來馮紫英理所應當的該是東園其中一員才對。
“紫英呢?把他叫來,我和談談。”齊永泰笑了起來,“他很關鍵啊,對山東之行所拿出來的著述引論,他的領悟理解最深,如果站在東園這邊,是不是對西園太不公平?”
“乘風兄,不至于吧?”官應震也笑了起來,“韓敬、練國事和許獬他們豈是易與之輩?他們各方面可要比東園這邊強太多啊。”
“未必啊,東鮮,他們很多想法都還停留在原來他們歷事階段,像許獬或許詩詞歌賦和經義很強,但是在時政上恐怕比韓敬和練國事要遜色不少,這也是西園的弱點,……”齊永泰搖頭,“而且這個規則制度的設立也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所以我還得要問問紫英,這個家伙總是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官應震也知道齊永泰這一趟回京肯定不是只是和一些昔日同僚聊一聊那么簡單,肯定涉及到下一步齊永泰起復之后的事宜。
朝中大佬們對齊永泰觀感不一,但都得要承認他是一個能做事的能臣。
但能做事,并不代表著做出來的事情都合乎所有人的心意,而齊永泰的性格又是一個堅韌不屈的,有些方面不會輕易妥協。
所以他能否復起,復起之后到什么位置,朝中大佬們都還沒有說到一條路上,皇上那邊的態度也還沒有明確。
而且皇上的態度背后還有一個太上皇的態度,現在看起來似乎太上皇在慢慢放手,但是官應震和齊永泰卻知道很多東西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一眼就可以看透,微妙之處很多。
“明日休沐,他已經歸家了。”官應震笑了起來,“乘風兄,看來這家伙的到來真的給我們青檀書院帶來不小的改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