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紫英的出現無疑極大的觸動了她的心境,一個十四五歲的懷春少女,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說,馮紫英都是最完美的人選,家世,形象,性格,還有他自身展示出來的才華,可以說沒有人能夠抵擋得住這種誘惑。
所以即便是知曉自己的條件很難和對方匹配上,但是寶釵還是愿意勇敢的一試,她希望用自己的智慧來為自己贏得一份機會。
她賭對了。
如果不是自己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不是知道對方是一個在家中能做主的,寶釵很清楚自己可能會在這場“婚姻競爭”中尚未出場就敗出,哪怕有舅舅出面作伐。
她沒有林丫頭那樣和馮紫英算是“患難之交”且還有一個文臣老爹的底蘊,也沒有史家現在那種虎死不倒威的架子還在,但是她敢于表現自己,哪怕只有一個機會,她也能抓住。
事實證明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雖然對方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但是寶釵相信對方的話語絕對要比從姨媽那里獲得的含糊其辭回答更可靠。
但馮紫英這一走,又讓一切充滿了不確定性了,原本以為會在年后有一個結果,但現在看來這又陷入了僵局中去了,難道自己真的要像他說的那樣等上兩年?
自己該相信他的話么?
“姑娘。”
“嗯?”寶釵從沉思中驚醒。
“香菱帶話來說,馮大爺很喜歡姑娘繡的那張汗巾,平安符也隨身帶走了。”鶯兒輕輕的把黑狐裘披在寶釵的身上。
*******
從京師城一出發,幾乎就是馬不停蹄的趕往山西。
鑒于寧夏甘肅形勢的急劇惡化,朝廷在臨行前再次下旨,山西鎮亦要抽調一萬兵力與大同鎮那一萬兵力一道入榆林,受柴恪統一指揮平叛。
馮紫英他們這一行足足有五百多,除了柴恪、楊鶴兩位大帥外,五軍都督府、兵部職方司、龍禁尉、戶部、都察院以及幾位內侍雜七雜八加起來,足足有三四十人,再加上從從神機營中抽調出來的五百人,這算得上是把一直最重要的力量都交到了柴恪手上。
這只全裝備了火銃的隊伍一直是京營中最有力的一支力量,除了作為皇家宿衛的勇士營和四衛營還有這樣裝備了火銃的力量,像這樣成建制的火銃營只有在京師中才有。
而邊軍中仍然是充斥著質量和數量混雜不堪的三眼火銃,甚至在很多邊軍中都拒絕使用這種質量低劣的三眼火銃,以免傷及自身。
跨過黃河之后就進入了榆林鎮的地界,馮紫英一行人和五百火銃營已經拉開距離,軍情似火,沒有人敢多耽擱。
而且五百火銃營究竟能在這樣一場戰事中發揮出多少作用,包括柴恪和楊鶴在內,心里邊兒都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