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比如臨清和東昌府,比如揚州和金陵,還有蘇州、杭州和景德鎮。”馮紫英琢磨著既然要南下一趟,那自然也就要借此機會好好轉一圈。
“哦?這是道甫的意見?”齊永泰笑了起來。
李三才和喬應甲不對路,但和齊永泰還算保持著比較和睦的關系,都是北地士人,但是北地士人之間也有親疏。
李三才和江南士人素來關系密切,尤其是南直隸和浙江士人都對李三才在漕運總督任上的表現贊不絕口,加之李三才素有文才治才,所以雖然他也是北地士人,但是卻在江南很受推崇。
“李大人倒是沒有明說,但是卻拿著《內參》和弟子說了許久,感覺李大人對弟子提出了海貿產業十分感興趣,認為能很多程度緩解江南地狹人稠的問題,特別是在絲織、瓷器和制茶幾個行業上,如果可以在海貿商路上打開局面,那么這些行業都能夠得到巨大發展,吸納大量百姓謀生。”
馮紫英的話讓齊永泰忍不住皺了皺眉,“紫英,江南富足,便是地狹人稠,但是只要是正常年份,便衣食無憂,但咱們北地可不一樣,你若是有心,當多考慮咱們北地這方面的百姓生計才對,像景德鎮的制瓷業興盛,但是像廣平府邯鄲制瓷業也不差,你莫要把心思都放在江南去了。”
馮紫英笑了起來,這是齊師在提醒自己的根基所在了。
“弟子明白,不過當下開海之后面臨的海貿,主要還是要以閩浙為主,所以當務之急還得要有所側重,至于北地這邊,弟子也在琢磨,登萊開海,如何來謀劃北地與遼東、日本、朝鮮的海貿,還是要好好考慮一下的。”
“嗯,為師也是提醒你一下,你眼下已經有一些人覺得你在胳膊肘往外拐了,若非舉債所得主要用于九邊防務和遼東,只怕就有人要鼓噪攻訐你了。”齊永泰點點頭。
“齊師,不至于吧,弟子還尚未正式授官,就是一個庶吉士呢。”馮紫英笑著道:“就算是和江南閩浙那邊接觸多一些,那也是開海舉債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并非弟子有心如此啊。”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你現在風頭太盛,自然有人眼紅嫉妒不滿意了,這也難免,明日吏部便會有下文,授予你翰林院修撰。”
“齊永泰云淡風輕的一句話讓馮紫英一愣,“修撰?齊師,有沒有……”
齊永泰笑了起來,“怎么,覺得自己當不起,還是受寵若驚?”
“呃,的確,弟子有些意外驚喜,這修撰……”馮紫英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
他一直以為自己很有可能會被除官翰林院編修,這就是一個正七品官,但自己比其他庶吉士們已經提前散館一年半,可謂占了大便宜,沒想到會除官修撰,這就真的是超越了楊嗣昌和黃尊素,只比早一年半除官的狀元練國事稍遜一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