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深刻,楊應龍卻是微微點頭,他不知道自己幾個兒子聽明白沒有,但他聽明白了。
誰的尊貴都不是天生來的,鐵木真用他的蓋世武功證明了他的黃金一脈尊貴,同樣朱元璋也用他群雄逐鹿中崛起,逐走北元而建立大明證明了朱家血統的正統,同理,張士誠的后裔也能用反撲成功證明大周存在的法理合乎道統。
“那先生憑什么認為建州女真就比蒙古人更強呢?”楊可棟并不罷休。
“很簡單,努爾哈赤能夠統一整個建州女真,而且兼并了半個海西女真,連草原上的科爾沁部本來是東蒙古人都甘愿投效他,東海女真也遲早要落入他手,二公子不覺得他有點兒像斡難河會盟之前的鐵木真么?”
孫時泰的話不但讓楊氏三子變色,亦讓楊應龍和楊兆龍兄弟動容。
“先生是不是把努爾哈赤推得太高了?努爾哈赤何德何能與鐵木真相比?”楊應龍搖頭,“整個女真便是統一也不要過百萬戶,而鐵木真橫掃蒙古之后,金、夏便無法與之匹敵,而滅金夏侯,天下便再無能與之抗衡的力量,宋亦不能,但現在就算是努爾哈赤一統建州、海西和東海,又如何能與統一的大周相提并論,我以為努爾哈赤能拿下遼東便是極限了。”
“大人可明白努爾哈赤拿下遼東意味著什么?”青衫文士孫時泰沉聲問道。
“意味著什么?”楊應龍沉吟著自問一句,“意味著努爾哈赤完成了遼東各方勢力整合,不僅僅是他們女真,而且還包括遼東北地的漢人也歸附于他麾下了?”
青衫文士給了楊應龍一個贊許的目光,“對,那大人可知道遼東漢人有多少?”
“幾十萬吧?”楊應龍猶豫地道,他也不確定,倒是次子楊可棟回來之后向他匯報過遼東那邊的情況。
“不止,遠遠不止。”孫時泰斷然搖頭,“幾十萬戶還差不多,余十余年前曾經去過遼東,僅僅是遼西走廊一帶軍戶和眷屬就超過十萬戶,五十萬人,如果加上遼東、遼南,也就是所謂的大遼東,戶數不會低于五十萬戶,二百萬人,但這十余年來,隨著寬甸六堡丟失,許多漢人成為建州女真的附籍漢人,估計這二十年里,歸附建州女真的漢人不會低于十萬,甚至十五萬,努爾哈赤這才有本錢敢和大周在遼東爭雄,……”
楊應龍明白了孫時泰的意思,“先生意思是說一旦建州女真拿下了遼東,遼東漢人變成了努爾哈赤的部屬,其就具備了爭奪天下的資格?”
“這我不好說,要看努爾哈赤自身,但這二百萬漢人哪怕只有一半歸附了努爾哈赤,建州女真的實力都會迎來一個不可想象的膨脹,女真人只會漁獵打仗,不事耕種制作,但漢人加入進去,他們的糧食后勤可以得到保障,他們的盔甲武器可以得到滿足,而且當努爾哈赤在遼東具備了壓倒性優勢之后,東蒙古諸部要么臣服,嗯,科爾沁人已經先行一步了,要么被覆滅吞并,要么就只有西遷,到那個時候整合了女真、蒙古和遼東漢人的建州女真恐怕才真的具備了和當年也先叩關南下的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