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咱們國家剛剛新建的高速鐵路,還有引進的和諧號動車組,雖然它的時速只有200多公里,我相信等咱們國家消化吸收之后,肯定能做出速度更快的咱們自己的動車組來。”
“這是咱們國家正在研制的最新型的第四代隱身戰斗機,它未來的正式型號可能是殲-20,未來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隱身戰斗機之一,你們再也不用擔心,以后會有敵人在我們頭上耀武揚威了。”
“這是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展示的最新的東風-31甲洲際戰略核導彈。”
“這是神舟七號,蛟龍號,還有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
一張張照片上,記錄著五年來公開亮相的國家最新的工業發展成就。
當我焚燒并介紹完最后一張照片,就要起身離開的一瞬間,正午的陽光終于刺破了陰沉的天空,給大地帶來了一絲溫暖。
“這老天爺還真給面子啊!”
抬頭看了看刺破云層的道道光柱,我就轉身回家了。
……
我叫張有道,生于1977年,今年34歲,生長在一個有些特殊的家庭里。并不是說我家的家庭成員或者其他物質方面特殊,而是有一個特殊的家訓。
從記事起,爺爺就不停的給我灌輸了一個明確的概念,我們張家之人都是要搞工業的,一天國家不實現工業化,我們就不能放棄努力。
甚至爺爺還從小教我背誦一首不知道從哪里得來的家訓打油詩。
“談風花雪月,不如精通物理化學。
頌詩詞歌賦,不如思考天文數學。
修琴棋書畫,不如學習機器工業。
慕升官發財,不如會造堅船利炮。”
就是這四句家訓,從我記事起,爺爺就時不時的在我耳邊嘮叨。直到十年前我還不明白這幾句話的含義,直到最近才真正體悟到這幾句話的真諦。
在鄉間小路上開了二十分鐘以后,我就回到了位于鄉村中的老家。說是老家,其實是曾祖父跟著義父長大的地方,也是我爺爺曾經避難的鄉村。
在二十年前父親做生意賺到錢以后,回來買來的地基,重新建造的四合院。以示我家的根在這里。
雖然我不常回來,可是父親卻喜歡時不時的回老家住幾天。老家的房子建造的十分結實,各種生活設施也十分完善,加之有專人打掃,所以我們一家人回來祭祖的時候都會在老家居住。
天氣不好,村子顯得有些安靜,巷子里幾乎沒人。
等我走進家門,就看到五歲的兒子張星辰,隔著窗戶向我喊道:“爸爸,你回來啦。墳地好玩嗎?”
這話說的,讓我不知該如何回答,祭祖這么嚴肅的事情,居然被小家伙用好不好玩來描述。
沒等我回答,房間里的父親就喊道:“星辰,等你長大了,你爸爸會帶你去的。”
然后,父親又對我說道:“都辦好了?”
“好了。”
“每個墳前都放祭品了嗎?”
“爸,那些墳好像不是咱家的吧,怎么我還要給他們掃墓?”
“那是于家人的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