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等他從范夫子的私塾回來之后,臉色也變得難看起來,嚇得張百順大氣都不敢喘。
直到他的臉色恢復了以后,張百順才敢靠近他。
然后于青山就對張百順說道:“百順,以后一定要記住,不要和洋人做對。”
張百順問道:“為什么呢?”
于青山說道:“那些洋人把老佛爺從紫禁城里趕出來了,現在都逃到西安府了。”
原來,于青山從范夫子那里得知,八國聯軍鎮壓了義和團之后,又打進了京城,并勾起了于青山不好的回憶。
想當初,他們身為義和拳拳師,也曾做過扶清滅洋之舉,可是在真正和洋人正面廝殺了一番之后,才知道洋人的厲害,血肉之軀完全不是那些洋人手中的槍炮的對手。
那一仗直接將于青山的膽氣給打沒了,就帶著幸存的弟子逃回了老家。
也不怪他,任誰看著身邊武藝高強的弟兄,悍不畏死的,成片的倒在洋人的槍口之下,都會對自身的武功產生嚴重的懷疑。
在聽到京城都被洋人占領了以后,于青山是徹底害怕了。
而小張百順卻不愿意看到義父消沉,就說道:“義父,等我長大了也去造槍炮,到時候,咱們就不怕那些洋鬼子了。”
于青山聽到小張百順的豪言壯志之后,安慰他說道:“那你要好好讀書。”
從那以后,張百順讀書更加的用功了,雖然用功的方向不對。
可惜他們那里地處偏僻,那時并沒有新式學堂,就這樣張百順陸陸續續的在私塾讀了三年書。在他十二歲那年,因為范夫子病逝,他也失去了繼續讀書的機會。
從此和他義父一起,開始扛著鋤頭種地了。同時,于青山的身體也開始變壞了,舊傷復發,體力大不如前,家里的農活,逐漸落到了張百順的身上。
直到有一天,于青山將剛從地里回來的張百順叫到堂屋。
進屋以后,看著于青山穿戴整齊的坐在太師椅上,張百順好奇的問道:“義父,有客人來?”
于青山說道:“你也去換身衣服過來?你三師兄一會要帶人過來。”
當張百順換了身干凈的衣服,沒過多久,三師兄就帶著一個賬房先生打扮的人走了進來。
經過介紹,張百順就知道了于青山叫他陪客的原因了。
原來那個賬房先生是喬家布店的一個分店掌柜。三師兄王島在喬家做護院,聽說喬家要招收學徒就想起了張百順這個讀過幾年書的小師弟。
就這樣,在義父和師兄的幫助下,張百順就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喬家布店的一個學徒。
在離開家的那天,張百順十分不舍于青山。
還是于青山說道:“百順,你也長大了,也該出去見見世面了。一直跟著義父在鄉下生活,以后是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的。”
最終,在于青山的諄諄教導之下,擦干眼淚的張百順,終于離開了生活了六年的家。
那一年他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