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國之將亡,正邪反復,邪氣升騰,人心思動。
走出黃土高原的張百順,在南下的路上見識了各種各樣的人,善的,惡的,正的,邪的,讓人眼花繚亂,心驚膽戰,終于在兩個月后走到了當時的工業重鎮,湖北漢陽。
一路走來,隨著了解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張香帥”的大名,也逐漸在他心里烙下了一個濃重的痕跡。
香帥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等工廠的大名還有規模,都深深的吸引著他,一種原來在大清朝還是有地方能夠制造槍炮的念想不斷在心頭縈繞,讓張百順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更令他向往的是,在漢陽不光有工廠,還有一個讓他夢寐以求的現代工業學堂,湖北中等工業學堂。
他打聽到,在那里可以學習金工,機械等科目。
可是當張百順歷經艱辛,到達工業學堂的時候,卻被大門前告示欄上貼的招生章程給難住了。簡章上要求,年齡在十二至十六歲,敏而好學,而且必須是官紳商士人的子弟,還需要有官紳殷商具名擔保才行。
對比了一下上面的種種條件,張百順的情緒變得低落了,他沒有資格進入工業學堂學習。不死心的他,發揮了在他當小伙計時學會的“精明”,對門房行賄,放他進入學堂,求見學堂里面的先生。
可惜,他還是太年輕了,當時學堂里的老師都是有品級的官員,不是他能夠見到的。在耗費了十個大洋之后,還是沒有見到任何一名教習,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門房給騙了。
雖然心懷憤怒,可是張百順還是忍下了這口悶氣。
人生地不熟,加之無親無故,顯然不是找回面子的好時機。
惡狠狠的瞪了一眼那個滿臉笑容的門房之后,背著包袱的張百順,只能一步一回頭的離開了工業學堂。
不是他想放棄,而是身上的錢財幾乎消耗殆盡了。如果不能在半個月內找到一份可以養活他的活計,恐怕肚子就該挨餓了,挨餓的滋味他是再也不想經歷了。
就這樣,張百順開始了他的挑夫生涯。不是他不想做有點技術含量的工作,實在是沒有那樣的工作可以干,濃重的山西口音讓他和別人的日常交流,都顯得有些困難。挑夫卻簡單許多,只要投入一根扁擔、幾丈繩子,就可以開工了,而且來去自由。
剛開始,只能憑借年輕力壯,做一些別人不愿意做的路遠錢少的活計。還好他的學習能力不錯,隨著夏天的到來,他可以流利的用本地話和當地人交流了,手上的活計也漸漸的多了起來。
除開吃住,還能存下一些銅錢了。
直到有一天,在江邊碼頭等活的張百順,看到一個身穿長袍的先生,正吃力的搬著兩個箱子,他就知道活來了,立刻就小跑過去攬活。
“先生,讓小的幫您搬吧。”
張百順搶先一步接觸到了那位先生,讓其他看到這單生意的挑夫只能干瞪眼。那里的挑夫也是有規矩的,不能在同一個客人面前攬活,當然這是有人定的規矩,是需要交錢才能享受到的。
那先生看張百順年紀不大,而且頗有禮貌,還挺順眼,就直接點頭說道:“把這兩個箱子,挑到棉花街的福音小學,錢不會少你的。”
隨后張百順就挑著兩個沉重的箱子,跟在那個先生的身后,去了福音小學。
箱子雖然不大,但分量卻不輕,在半路休息的時候,張百順忍不住問道:“先生,您是教書的嗎?”
那先生有些意外的說道:“哦,你的眼光不錯啊,沒將我當成送貨的。”
張百順說道:“先生,您說笑了,我看您的氣質,就知道您一定是福音小學的教習。”
那先生有些意外的說道:“你也讀過書?”
張百順說道:“讀過幾年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