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的大潮滾滾向前,站在潮頭感受被推著前進的快感,你會發現,原來賺錢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情。
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公路穿過荒野,一座座橋梁架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城市像是攤煎餅似得,迅速壯大。
這些都是推動張鐵流暴富的發動機。
30萬噸,50萬噸,100萬噸,一路增加到500萬噸以上。這就是張鐵流收購的鋼鐵廠,所經歷的幾次擴張。
新建的高爐不斷變大,從原來的300立方改擴建成550立方的小高爐,再到新建的1080立方的中型高爐爐,最后到最新的3200立方的大型高爐,甚至還有規劃中超過5000立方的巨型高爐。
煉鋼爐,也從也從最原始的平爐換成了轉爐,容量也從30噸,50噸,80噸,一路增長到200噸以上,新的廠區里更是裝備了先進的電爐。
在這個只要不知白癡就能賺錢的年代里,張鐵流的資產在迅速的暴漲,5億,10億,30億,50億,100億……
也就到了那年,國家推出了四萬億的投資,開始大規模的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經濟發展的時候,他的鋼鐵廠也發展到了最輝煌的時刻。
手里有錢之后,難免要進行一些投資,只不過,他投資的領域,還是鋼鐵行業,只不過把投資對象,換成了產量不高的特種鋼材公司罷了。
期間還發生一件令人吃驚的大事,在企業最輝煌的時候,張鐵流居然把他的鋼企賣了。
而且還不是溢價出售,只是以八折的價錢賣給了另外一個民企老板。
那時他手中積累了130億的現金財富。
事后有人問他,為什么要賣掉企業,張鐵流只是回答說,不想干了。
帶著巨額現金流,張鐵流一頭扎進了當年他扶植起來的特鋼企業。五千萬,一個億,兩個億,十個億。
各種性能的特種鋼材,在張鐵流大筆的投入中被紛紛研制了出來。
有一天,這鐵流帶著他特鋼公司里的一些樣品,北上去找他的老朋友俞工程師了。
那時,俞工程師雖然已經年過六旬,可是還沒有退休,還在參與第三代坦克的改進工作。
在坦克基地外的家屬院里,張鐵流見到了俞工程師。
沒有讓秘書和助理陪同,張鐵流親自提著,二十多公斤重的鋼材敲響了俞工程師的家門。
開門的是俞工的老伴,看到張鐵流提著布袋,在門口帶著,立刻請他進去。
張鐵流問道:“孔姨,俞工還沒回來嗎?”
俞工的老伴一邊熱情的招待張鐵流,一邊說道:“小張,你先坐一會,我這就給老俞打電話。”
很快,俞工就回到了家中。
故人見面,難免一番敘舊。
隨后,俞工問道:“鐵流,你怎么有空來看我了。”
張鐵流說道:“咱們,這不是有幾年沒見了嗎,正好最近得空,就過來看看你。”
俞工笑著說道:“我可不信,你一個大老板,是專門來看我的。說吧,這次找我又是什么事?”
張鐵流說道:“什么都瞞不過您的法眼。這次是喜事,不是來求您幫忙的。”
俞工說道:“喜事?”
張鐵流指了指一旁的布袋,說道:“你看看他們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