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下的中巴車上,張有道坐在張建設右手邊的位子上,和他這個不常見面的二叔閑聊。
聊著,聊著,張有道就問道:“二叔,你怎么也贊同我爸的安排呢?他不就會想讓我們知道,勞動人民最光榮嗎?為什么還要讓我們跟著您下工廠呢?”
張建設有些詫異的說道:“這是你的想法?”
聽那語氣,好像有些不對勁,張有道問道:“我都三十多了,我爸還給我安排這個,他直接告訴我們目的不就得了?”
張建設說道:“看來,你還是不懂啊。”
此時,坐在他身后位子上的張有軍問道:“爸,我大伯到底是什么意思?”
張建設說道:“說了你們也不懂,還是等體驗完生活,我再告訴你們吧。”
張有軍說道:“爸,你看我們像笨蛋嗎?有什么不懂得?”
張建設說道:“聽來的道理,沒有親身經歷過深刻。你們還是老老實實的按照你大伯的安排做事吧。”
張有儀問道:“二叔,你小時候,有沒有被安排下鄉過?”
張建設說道:“有過。”
張有道說道:“我怎么不記得有呢?奶奶沒說過啊?”
張建設說道:“73年的時候,中學畢業之后,我就下鄉了,在鄉下呆了三年多才回城。后來你爺爺托人安排我進了熱電廠。”
張有儀問道:“您還在電廠工作過?怎么現在去了軍工廠呢?”
張建設說道:“多虧了改革開放,我才有機會離開電廠。”
張有軍說道:“爸,您給我們講講您的故事吧。我還從來沒聽你說過。”
張建設說道:“都是過去的事情了說那些干嘛?你爸我還沒老的要靠回憶生活。”
張有軍說道:“我們不是好奇嘛?”
張建設看著滿臉好奇的幾個人,說道:“好吧,那我就給你們講講。”
那是76年的時候,二十歲的張建設離開了貧窮落后的農村,回到了家中。隨后,張平安就托人將他安排進了第二熱電廠上班。
之后,他有機遇,親自參與建設了電廠的擴建工作,見證了新的進口發電機組的安裝投產。期間更是親眼見證了許多,因為技不如人,從而窩心的事情。
那時,已經被黃土地磨礪出堅韌性格的他,看不慣高高在上的外國工程師,就想著“他們行,我也行”。
抱著這個想法,他發憤圖強,硬是在兩年后考上了大學,進入機電專業就讀。
后來,經歷了張秋雨尋親、張鐵流發財,他也因此獲得了自費留學的資本。在國內攻讀完大學之后,他就去了德國學習機械制造,然后又留學到美國學習汽輪器的技術。
后來,還在通用公司工作了兩年之后,回國從事國產蒸汽輪機的研發工作。現在更是去了航空發動機公司,專門研制國產航發。
很簡短的自我介紹,張有軍聽完后問道:“爸,你在國外呆了十年?我怎么不記得呢?”
張建設說道:“那時你還小,再說了,我每年都要回來幾次,你當然不記得了。”
張有軍覺得張建設說的有道理,小時候和媽媽一起生活,知道爸爸在外工作,但是具體干什么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