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將現有的科技改造層,能夠適應全人類發展的東西,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了。
以前,這種想法很天真,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非發生一場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意想不到的全球性災難。
如今虛擬現實有可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正確的選項。從物理上和思想上,一起改造這個世界。
張有道想要做的事情很簡單,找出科技和人之間那種微妙的關系,了解智慧的真諦,
這就是他構建虛擬世界的目的。
這個世界能不能成功,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龐大的架構,不是一兩個專家就能夠繪制出整體的藍圖的。
沒有超凡的智慧和整體概念,就算那些技術瓶頸全部解決了,全屬性的虛擬世界也不可能架構出來。
畢竟這個項目的瘋狂程度,超越了以往所有的科學實驗,簡直是將許多文學作品里映照現實的精神世界,搬到了現實中來。
整個計劃,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可以分步驟的實施。想要一蹴而就,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從最簡單的開始進行,那就是調研可行性。
召集各行業的專家共同討論一個看起來有些天真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情懷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東西。肯浪費智力,共同參與一件看起來像是開玩笑的事情,缺少情懷的人是不會正眼相待的。
而張有道就面臨著這種尷尬。
除了能夠招攬到的計算機方面的人才之外,竟然找不出幾個真正有見地的其他領域的專家,來一起討論這個偉大的構想。
讓秘書幫忙咨詢了一些專家,發現絕大多數專家從事的研究領域,都是對已有的科技的補充。
真正能夠開創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的專家,在他的朋友圈里,居然找不到一個。
尷尬不尷尬?
挺尷尬的,但是這就是現實。
雖然我們的國家已經很強大,可是科學技術領域,卻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創新領域。
更別提張有道提出的全屬性的虛擬世界了。
因為張有道知道,構建全屬性虛擬世界的過程,是一個人類重新梳理科技史的過程,也一個發現新的科研領域的過程。
只不過,響應者寥寥無幾。看笑話者卻不在少數。
當然,身為資本家中的一員,擁有這種情懷,從我們多年來形成的固有認知中,實在是讓人難以相信。
貪得無厭,窮奢極欲,極度自私,才是資本家該有的本性。
可是如今卻有人跳出來,說他想做一個暫時看不到任何前途的項目,是在讓有些人鄙夷。
合著,張有道忙活了一圈,最后成了許多人私底下的笑料?
能找到的人,還是那些曾經有過接觸的網絡計算機領域的人才?
張有道有些不太明白,為什么就科研人員響應他的號召呢?帶著這個問題,張有道拜訪了父親張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