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即眾人恍悟,只怕這又是法明長老來對他們幾人的考驗!
當下這些僧人一個兩個爭先恐后的朝著那江水之中跳了下去,生怕跳的晚了!
這么多有法力在身的僧人,與江水中撈起一個洗衣盆不過是舉手之勞,待眾僧將這嬰兒送至法明長老手中,法明長老低聲喧了句佛號,隨即道:“此子既然出現在貧僧面前,便是與我佛有緣,今日貧僧便將其收為座下弟子,爾等諸位便是見證。”
眾人又是心里一驚,須知法明長老的道行,想要拜入他門下的僧人不知有多少,可是整個長安卻沒有一個如愿的,這小小嬰兒竟然氣運如此昌盛,尚在襁褓之中便拜入這高僧門下?
驚訝過后,眾僧都是齊聲喝道:“恭賀長老得收高徒。”
法明點了點頭,又道:“方才菩薩顯靈,與貧僧有法旨傳下,自今日起,長安僧眾不許動用法力,妄使神通法術,諸位如是愿遵佛祖法旨的,便繼續在金山寺修行,如是不愿意的,還請盡快出長安地界,不可多留。”
卻是法明擔心金蟬子看見這些僧眾運使的神通法力,屆時前來糾纏他要學,那便麻煩了。
正好將這些僧眾驅離,便不虞有這種情況發生。
事實上,觀音之所以不讓金蟬子修習神通法力,卻是因為金蟬子乃是上古洪荒異獸六翼金蟬轉世,法力高深,資質上乘,加上有大功德護身,倘若修道,必然是一日千里,只怕待他長大成人,便足以邁入羅漢境界。
屆時,有仙神之能,十萬八千里不過瞬息而至,只要他不主動招惹,哪會有什么妖魔會管過路的仙神,吃飽了撐的不成?
正是因為要金蟬子一步一步走向靈山,佛門才特意讓金蟬子以凡人之軀求取真經,一來是為了劫難順利進行,二來嘛,則是為了告訴世人真經難得。
至于金蟬子本身,等他取得真經功德圓滿,自然便會褪去**凡胎,尋回金身,法力重復舊觀,而且屆時有取經的大功德加持,只怕他的道行還能更進一步!
眾僧聞聽這等要求,都是臉色大變,他們都習慣了有法力在身,被凡俗供奉的高僧生涯,驟然讓他們不許用法力,以凡人的姿態生活,他們又有哪個能受的了?
當下,便有一大半的僧人誦念佛號,行禮告辭。
法明長老也不挽留,在場一眾僧人皆是修為平平之輩,如是沒有特殊機緣,這一輩子也難以突破到羅漢之境,最終只能等死。
反而肯留下來的,侍奉佛子有功,日后未必不會因這份功德修為有所進益。
那龜蛇二將站在觀音身側,眼見得法明長老處理完畢,當下行了一禮,道:“啟稟菩薩,既然此間事了,小神兄弟二人不便久留,這便告辭了。”
“阿彌陀佛!”
觀音喧了聲佛號,卻是挽留道:“兩位將軍且慢,雖說這一劫難度過,不過兩位又何必急著回去,不如留下來看護金蟬子,待得取經功成,自然是有大功德降下。”
卻是觀音見龜蛇二將道行強橫,猶在身邊這些仙神之上,故意示好。
倘若能將這二人拉攏到佛門陣營,日后如是與真武帝君起了沖突,也總有人能通風報信,傳些消息。
龜蛇二將互相對望一眼,都是搖頭一笑。兩人也不是什么雛兒,跟隨前任真武大帝一路崛起,見識過無數風雨,豈會不明白觀音菩薩的心意?
如是換了前兩任真武大帝,他二人倒不介意留下來與佛門結交一番。可是眼下這情形又是極大不同,莫元與佛門的恩怨可以說是三界皆知,偏偏莫元又是個手眼通天,跟腳深厚之人,佛門也惹不起,他們有莫元庇護,已然足夠在三界行走,此刻蛇鼠兩端,如是被莫元發現了,必然是吃不了兜著走,你叫兩人如何會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