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梵老隨口道:“第四頁第八行第六列。”
梵老說完,典華脫口而出道:“而且的‘而’字。”
速度這么快?
這思考速度太快了。
不僅記憶力好,思維也很敏捷?
這樣的話,就更加適合了。
“第八頁第十一行第二列。”
“行走的‘走’字。”
“第二十頁第七行第十九列。”
“良好的‘良’字。”
……
一連考驗了典華三十個字,典華全部答對了,而且是梵老問出來后,典華幾乎都是脫口而出,瞬間給出答案。
“好,你通過考驗了。”說完,梵老的手一翻,取出一個水晶球道:“這是那個秘技,它是你的了。”
典華取過來,將其放在眉心,讀取了這個念力秘技,了解了它的原理和修煉方面后,以典華的底蘊,瞬間領悟了其精髓,就算還沒有施展過一次,他也有把握熟練的應用出來。
這秘技,倒真的不錯,很有可取之處。
從《太上感應篇》到這門簡單的卻立意高深的秘技,都可以看出,這個世界的人對于“念力”的開發另辟蹊徑,很有獨到之處。
念力,是這個世界獨有的,類似于精神力、靈識、神識這類靈魂的附屬能力。
只是在道門世界,它的開發是精神力、靈識、神識這樣的不斷的蛻變,變得越來越全能,越來越契合當下的修為境界。
而這個世界的念力,卻是一種獨立的存在,甚至是作為主體的存在,元力,肉身都是為了契合對方而存在的。
和道門世界不一樣,念力的本質不會變,而是不斷的開發和加強本身的能力,不斷的深挖其潛能,一門精修,甚至直指……意識。
在意識的研究上,這個世界比之道門世界要強的多。
果然,諸天萬界,每個世界都有每個世界的特色,每個世界,都有每個世界的特長。
這方世界的特色就是念力,特長就是意識的開發了。
典華將水晶球還給梵老后,向梵老致謝之后,進入了藏,開始嘗試新到手的秘技。
其實,這個秘技的原理,并不高深,反而非常淺顯易懂。
書籍里面的文章、圖畫等,創造之初天然就蘊含有創作者的強烈的意識,尤其是創作者親筆手書的作品,這種意識會更加強烈。
而者在時,也會進行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這時也會在作品中留下相應的意識。
而書籍就是這些意識的天然載體。
這個秘技,就是通過感知這些意識團,從而得到這本書籍的創作者和者的相關意識,以此加深理解,提高速度。
其實和感知惡意痕跡的原理很像,但是意識的種類不同,感知的載體不同,其中涉及到的技巧和原理更是不同。
就好像相同的手機系統,但是不同的APP卻擁有不同的功能,是一個道理。
感知型念力就是相同的手機系統,而惡意痕跡的感知和書籍中的意識團的感知,則是兩個不同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