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樹的事先擱下,眼下盡快挑一批學徒出來,挑出來學徒,就有人了干活了,養殖場剛建成,打掃規整都需要人手。
“這事明兒再說,今個你跟我去養豬場看看去,人家建筑隊要撤了,看看還有點啥需要建的,再一個,學徒的事,你當師傅的露個面。”唐浩說道。
李大旺一聽到要與學徒見面,看看自己這一身衣裳,也不體面啊。
“那我進屋換身衣裳。”李大旺說道。
等他進屋再出來,唐浩看李大旺那身衣裳,還不如之前的那一身,白大褂上印著一個‘獎’字,褲子還是那條褲衩,腳下拖鞋換成了一雙半舊的膠皮鞋。
“這一身,還是我給公社養豬的時候,公社獎給我的。”李大旺鎖上家里的門。
唐浩把牛車轉過回程的方向,等李大旺上了牛車,手中拿著小棍子拍打在牛屁股上,吆喝一聲:“駕~”
牛車緩慢的走在鄉間的泥土路上,路兩旁的玉米已經長出了半人高,偶有村民頂著草帽拿著高矮不等鋤頭在地里鋤草,路上時不時的跳出蟋蟀或者螞蚱。
唐浩先趕著牛車去了養殖場,李大旺在養殖場里來回走了好幾圈,嘴里一直感嘆:“好家伙,比我們那時候養豬的地方好多咧,我們那時候好幾頭豬都在一個巴掌大的豬圈里養著。”
李大旺:“推車得預備幾個,不要木頭車斗,要鐵的,豬糞有水份,木頭的容易糟,對了,我轉悠了一圈,還要有口大鍋,養豬沒地方燒泔水咋能成嘛,你一個小輩不懂,你家大人也不知道跟你說說。”
“唉,這事還真忙活忘了。”唐浩應和,這可是重要的事。
“你還得建幾個小棚,干飼料濕飼料,都得預備著,管子,鐵鍬,刷子,秤,都得預備著,還得預備點豬的常用藥,沒幾個錢,省得到時候四處找。
唐浩跟在李大旺身后,記錄著所需的東西,盡全力在養豬場建成前,把東西預備齊全了,前面考慮的多一點,后面就免得手忙腳亂了。
李大旺啰哩吧嗦的說了一個多小時后,實在想不起了什么了:“就先記這么點吧,我想起來在添補。”
唐浩的本子上已經記錄了一整頁的東西,唐浩流了一身的汗,照著這個趨勢,今年養豬不賠的話,也剩不下,能把本賺上就已經算不錯了,今年一年算白嫖了。
行業規律,前期忙的,后期相對比較清閑,前期清閑的,后期忙的要死,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類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各類行業迅速發展,逐漸會出現負荷化,每個行業都不再缺乏精英,拼的就是一個根基與品牌。
唐浩連自己養豬場的品牌都想好了,前有油制辣椒老干媽,后有優質豬肉唐老二。
品牌,一個企業一個公司,不管做多少年,都是為了一個品牌二字,消費者認準的,也無非是品牌,中國有句老話,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一個品牌,哪怕沒用過,當人們一提起,潛意識里就會想,哦,原來是唐老二的東西,老品牌了,信得過。
李大旺說的每一句關于豬的事,唐浩都會記錄下來,他在前世用了近二十年才學會學習二字,永遠不要以自己的經驗去評判事物,年輕的要像年長的請教,年長的同樣也要像年輕的學習,是人總有不懂的地方,哪怕唐浩是個來自未來世界的重生者,依舊需要完善自己的認知。
李大旺講著自己在公社養豬的趣事,在唐浩看來可能是枯燥乏味的,但唐浩還是盡可能給與反應,讓李大旺覺得唐浩這小子是個奮進小青年,對養殖場未來的前路增添了一份信心。
忙活完廠子里的事情,唐浩把李大旺了家里,嫂子把水果瓜子糖果預備著,小電視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