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劇情完全不對他口味,甚至可以說略顯寡淡。
于是,就這么擱置下去了,其后某一天,他自己在家刷短視頻玩,刷到一個七八十歲的老母親村頭送兒子外出打工的視頻,兒子上車走了很久之后,那位老母親仍舊拄著拐杖站在那里,看著兒子離去的方向不愿回去,視頻的背景音樂用的是一首韓語歌,雖然聽不懂,但特別應景,頗有種催人淚下的意思。
余生安作為歌手,對音樂自然更為在意,他特意去搜索了那首歌,歌名叫《你不要擔心》,剛好就是《請回答1988》的插曲。
余生安又在短視頻里搜索與該曲有關的其它視頻,然后就搜到了1988的片段,那些“你不要擔心”的片段。
結果一發不可收。
所謂聽歌三分鐘,出去三星期。
余生安終于下定決心把這部劇補了,他認真地看了進去,然后他就陷了進去。
他倒不會像其他劇迷說的那樣“又哭又笑”,但在觀看的過程中,真的是屢次被觸動內心。
就好像當初看《夏洛特煩惱》時,明明每個角色的年齡都不是高中生,但因為劇情本身的力量,使得違和感并不明顯,情緒完全被劇情帶動。
總之,補完這部劇之后,又看了一些評論和分析,越發覺得該劇制作良心,可以依照本國特色進行翻拍。
說到底,他還是想看一看國產版的,處理好文化差異的部分,代入感肯定更強。
如今,他有了這樣的實力和機會,自然而然地想嘗試一番。
“所以,余老師你這個劇主要是想表現鄰里之情順帶著青春愛情嗎?”
白青焰聽了人設,立即有了猜測。
“對,通過幾個鄰居的家庭日常生活和互動,呈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顧輕眉道:“可是,這樣的劇會有收視率嗎?”
不等余生安回答,顧輕眉接著道:“別誤會,我不是唯收視論,我只是覺得既然咱們要做,何妨兼顧一下主題和收視率,做成爆款的話,更容易成為典型吧。”
大家都同意這個說法。
畢竟獻禮的作品也可以拍得好看啊,或者可以說,拍成現象級的爆款更能引起上面的注意。
“這部劇拍好的話,收視率和話題也不會差的。”余生安道。
大家聽到他這么說,都怔了一下,不知他哪來的自信,而且聽語氣這種自信完全是由衷而發,好像本應如此。
轉念一想,大家回過神,這可能是他在音樂方面取得的成就給了他這種渾然天成的自信力。
余生安似乎也猜到大家的心思,道:“我回頭把劇本大綱列一下,大家再討論,反正只是其中一個選項。”
大家正要點頭同意,聽余生安續道:“如果有更好的選擇,那么這個劇本我另外組個團隊去做,權當嘗試。”
大家愕然了下,隨即同意,畢竟也是個說法。